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三)

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三)

2005年,中国葡萄酒产量将达50万吨左右,年均增速约13%。亚洲仍是纯粹的葡萄酒进口区,产量和出口量排名前10位的,均无中国的身影。为此,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前我国葡萄酒市场的实际,坚持“上大限小”的原则,重新进行产业布局和葡萄酒资源整合,以产权改革为动力,以资产重组为纽带,大力发展和扶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跨国葡萄酒企业集团。建议国家对我国的龙头葡萄酒企业张裕、长城、王朝,华夏、新天等企业从项目立项、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以尽快帮助其成长壮大,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二是以创新的理念引导消费,培育打造成熟的市场,扩大市场消费容量。培育好葡萄酒消费市场,是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的关键。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在引导消费方面投入偏低,消费观念的更新任重道远。众所周知,中华五千年的传统酒文化中, 白酒文化根深蒂固。中国居民日常消费仍以白酒、啤酒为主。消费者对葡萄酒还没有完全摆脱高层次消费的观念,再加上习惯的适应性,都是影响销量大幅上升的原因。在经济和观念相对滞后的农村和小城市,一些知名葡萄酒品牌知者、购者寥寥无几。问题在那里?做好葡萄酒消费市场的开发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广大消费者,培养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打造成熟的市场。其实,时代已经给了我们这种机遇。

  从现代酒类消费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已由嗜好性饮酒向交际性饮酒和品尝性饮酒过渡;从价值取向来看,人们已经摒弃了爱高度、嗜烈性、求刺激的陋习,开始树立取低度、摄营养以调适,护养身心的新价值取向,因此,葡萄酒企业只要做好导向性宣传,必将会引起更多消费者的关注,从而使葡萄酒消费成为一种时尚。近些年,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率明显提高,销量也在扩大,但细分一下销售区域仍以大中城市为主,县乡农村仍无大的突破,当前我国葡萄酒市场主要在大中城市。当然,进一步开拓城市市场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要看到我国中小城镇和农村葡萄酒消费潜力很大。目前,我国13亿人口中有近9亿农民,广阔的农村市场有巨大的潜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对工业消费品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很大增加,而且在品种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标准总要提高,如果在引导农民消费上下一番工夫,那么农村葡萄酒市场将是极其广阔的。农村市场对葡萄酒工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启动农村市场,关键是如何引导消费,引导农村农民对葡萄酒的需求,使广大农民认可葡萄酒,同时要千方百计把其价格降下来,具体定在10元左右,形成中国葡萄酒的大众消费。

  三是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进一步修订完善标准与法规,改变国家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并行的状况。几年来,通过标准(GB15037/T—94《葡萄酒》标准)的贯彻实施,葡萄酒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生产的发展,标准又暴露了许多不足,这就需要不断更新,废除不合理的东西,补充新的内容,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我们应对标准体系加以完善,让其对产品的约束性更强,尽快与国际接轨,增强企业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要加强科学管理和国际交流。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管理经验,从企业实际出发,不断推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葡萄酒法规,例如行业准入制度、生产经营及许可制度,如原料种植、葡萄酒生产与销售的行业法规,建立科学规范的与国际OVI组织接轨统一的产地、品种、标识的管理制度,建立强制性规范化的管理办法,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葡萄行业准入制度、生产经营条件和许可证制度,以加强管理和指导,来保障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   要进一步完善和重新修订我国葡萄酒标准体系,改变国家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并行的状况。企业标准是标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标准化法的规定:“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但事实上,有不少企业违背了标准化法的精神,制定了一些低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而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又把关不严,使这些企业标准得以备案,为劣质葡萄酒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生产者随心所欲,任意调配,没有什么质量约束,又可以堂而皇之地称之为葡萄酒,这对于葡萄酒质量的提高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必须改变国家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并行的状况。

  要始终把不断提高葡萄酒产品质量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做好“中国葡萄酒质量分级”的工作,并引导企业搞好标准化生产,即生产要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多样化,管理要标准化。

  四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加强与改进我国优良酒葡萄原料基地建设。目前,我国葡萄酒基地存在基地偏小,栽培技术低下,产区与酿区严重分离等问题。因此,加紧规划建设各级葡萄苗木繁殖中心,统一育苗和育苗点,并逐步用地域来命名产品,突出地域品牌价值,形成2-3个中国式的著名“产地特色”的世界级葡萄种植区,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目前,全国正在形成环渤海湾(烟台)、怀涿盆地、甘肃河西走廊(武威和张掖)、宁夏银川、新疆昌吉石河子、云南弥勒等酿酒葡萄栽培适宜区域。国际著名酿酒葡萄品种,如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梅鹿辄、霞多丽、雷司令、贵人香等已占我国酿酒葡萄栽培面积的80%以上。

  所以,在全国培植2-3个著名优良葡萄酒的原料基地,是把我国葡萄酒纳入世界范围、享誉世界的一个长远之计。要通过引进、学习国际葡萄在种植、管理、质量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从而推动我国葡萄种植业的管理升级。推动我国葡萄原料向区域化、基地化、良种化、规范化模式发展。我国龙头企业如张裕、长城、王朝等要充分发挥行业领头羊的作用,积极参与葡萄酒基地建设,把输出产品品牌与输出地域品牌有效融为一体,做大做强我国葡萄酒的世界级品牌。

  实践证明,酒葡萄种植产业化是原料基地建设成败的关键,“公司+农户”与庄园的基地形式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基地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中粮集团烟台中粮葡萄酒有限公司在推进基地产业化方面与山东省蓬莱市人民政府联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采取了返租倒包的具体形式。他们在蓬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把刘家沟镇、马格庄镇、南王镇三镇部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租过来,由企业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经营,然后再承包给农民进行酒葡萄生产,这样,使有限的土地等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通过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引导农户和企业采取合同契约的形式,把企业和农民连结起来,使其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经济共同体。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而且也摸索到了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客观规律,全面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初步实现了“双赢”的效果。这种返租倒包的基地建设模式值得向全国推广。

  五是加强市场监管,重塑行业诚信,认真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近日,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决定从八月份下旬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打破酒类市场地方封锁,打击假冒伪劣酒类生产和经营行为。要认真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打击非法、无证生产、无证批发、无证经营、无证调运的企业,取缔非法地下酿酒企业。加强对酿酒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的监管,严格各种证照的发放程序和必要条件。以法律惩罚为主,行政处罚为辅,从严从重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此外,要进一步加强葡萄酒类企业的诚信建设。切实建立诚信体系,包括建立诚信制度、诚信系统、诚信评估、诚信信息平台、诚信档案等,强化守法奖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

  此外,走技术创新之路,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提高生产装备技术水平。在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工作,尊重传统发酵酿造工艺及装备的基础上,以加快先进工艺的发展促进落后工艺的淘汰,在不断对现有生产装置与装备进行工艺技术改造和更新的同时,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装置和工艺技术,提高葡萄酒生产企业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