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进口葡萄酒的强势入驻,国内部分中小型葡萄酒企业改变了经营策略,进行了由“中”到“洋”的转变。他们通过直接购买国外原酒,分装后销售,在缩短生产周期的同时,实现了中低档国产酒向进口酒的转变。有一些企业通过与国外酒庄合作,引进了资金、先进的种植、酿造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了“西方葡萄酒血统”。此外,还有企业直接代理进口葡萄酒,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开展进口葡萄酒的营销。
进口葡萄酒风行中国市场
近年来,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使得全世界从事葡萄酒的人,都来到了中国或者正在到中国的路上。记者通过多方调研,总结出了进口葡萄酒风行中国市场的5个原因:
原因一:
部分进口葡萄酒的性价比优于国产葡萄酒
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些进口葡萄酒的性价比优于国产葡萄酒,使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深究进口葡萄酒性价比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
其一、葡萄品质的差别,这是造成中外葡萄酒品质的根本差距所在。
在法国、意大利等旧世界葡萄酒国家,树龄在6年以下的葡萄,不于酿酒,6年以上树龄的葡萄才用于酿酒,具有相当树龄的葡萄才会用来生产高品质、风味独特的葡萄酒。同时,旧世界葡萄酒国家严格控制葡萄的亩产量,一般亩产控制在300公斤—600公斤,以充分保证葡萄的品质;而在我国,由于常年高产和种植管理的问题,树龄超过10年的葡萄树就呈现衰老状态。多数产区,由于优质葡萄产量相对不足,在葡萄尚未完全成熟时,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为了抢购原料,就采摘尚未成熟的葡萄酿酒,更加降低了葡萄酒的品质。
其二、国外葡萄园管理成本费用低。
国外酿酒产区的葡萄树树龄长,可以留存几代,相比国内,自然减少了购买苗木、耕地、整地、施肥等多种管理费用,加之本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使国外产区酿造出的葡萄酒品质高、成本低,也从根本上提升了葡萄酒的性价比。
其三、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的费用大幅下降。
从2005年起国内进口葡萄酒关税大幅下调,进口瓶装葡萄酒关税由43%下调至14%,进口散装葡萄酒关税由43%下调至20%,个别国家,如智利,到2015年其葡萄酒在中国的进口关税将降至零。与此同时,由于货币汇率发生变化,人民币的升值,使得进口葡萄酒的进入国内市场的价格不断降低。
原因二:
食品安全事件累及国产葡萄酒信任度
近年来,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中国消费者对于国产食品的信任度大幅降低。尽管,国产葡萄酒并未发生过类似事件,但受到其他事件的影响,造成很多不明情况的消费者想当然地认为,国产葡萄酒品质并非完全值得信赖。
原因三:
质量分级体系缺失,消费者群体不成熟
中国尚缺失葡萄酒质量分级制度,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国产葡萄酒分级制度,大多是企业自行建立,不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而中国大多数葡萄酒消费者本来就不具备辨别葡萄酒品质优劣的能力,在没有公认的质量分级制度的情况下,购买行为就只能以价格和个人想象作为选择依据。
原因四:
国产葡萄酒集中在中低档
一般意义上,我们把葡萄酒产品分为低档、中档、高档和奢侈品。三四年以前,进口葡萄酒主要分布在高档和奢侈品市场,而如今,情形发生了巨变。
目前,低档市场主要以国产的二、三线品牌为主,而过去以国产葡萄酒为主的中档市场,如今,进口葡萄酒多如牛毛,进口葡萄酒的性价比优势,在这一产品档次显现得淋漓尽致。高档葡萄酒市场过去由国产葡萄酒三大品牌把控,如今,以卡斯特为代表的进口葡萄酒发展迅猛,拓展高档市场的同时,也蚕食掉了一部分国产高档酒的市场份额。
基于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高档酒庄的建成时间,国产葡萄酒产品中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奢侈品等级的葡萄酒仍属于世界级名庄酒所独享。
原因五:
中小葡萄酒企业发展参差不齐
中国葡萄酒企业发展严重不均衡,少数几个全国性的葡萄酒品牌成为了中国葡萄酒的代名词,大多数消费者甚至以为国产葡萄酒只有那么寥寥数种。众多中小葡萄酒企业在大企业耀眼的光芒下,普遍跟风,产品同质化严重,营销模式缺乏创新,导致众多中小企业论品牌比不上国产大品牌,论品质比不过进口小酒庄,在大企业和进口酒的夹缝中困难求生。
应对冲击 国产葡萄酒“有章可循”
面对进口酒对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冲击,国产葡萄酒并非无力招架,要做到的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尽管进口酒有很多优势,但是中国葡萄酒同样有很多进口酒所没有的长处,根据各个产区、企业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做好基础工作,国产葡萄酒在抵御住进口葡萄酒进攻的同时,甚至也可以充分发挥国产葡萄酒的优势,到外国抢占其市场。
举措一:扎稳根基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葡萄酒产业的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根基就是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建设优质的葡萄园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优质的葡萄原料,才能酿造出高品质转摘于中国酒业新闻网的葡萄酒。综合来看,在葡萄基地建设方面,蓬莱产区堪称一个成功的发展样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蓬莱市已经拥有葡萄基地14.3万亩,嫁接苗面积达3.1万亩,80%的基地实现了标准化种植,70%的基地是企业自有基地。其中,嫁接苗面积、标准化基地比例、企业自有基地比例,在国内均居首位。
举措二:规范竞争
一个充斥着无序竞争和假冒伪劣产品的产区是无法长期存在的,只顾眼前利益,参与恶性竞争的结果必将使产区走向衰败。由于中国葡萄酒产业还处于起步上升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国内的某些产区就因假冒伪劣产品损害了整个产区的形象,造成产区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在一些产区甚至出现了傍名牌、打擦边球以及假冒伪劣等现象。规范的行业秩序不仅需要酿酒葡萄产区的扎实建设,而且需要葡萄酒产销商在生产经营中规范生产、诚信经营,在行业内实现自律,营造葡萄酒生产的良好氛围。
举措三:找准步法
每个葡萄酒产区都有自身的气候、资源等优势,都有最适宜本产区发展的模式。蓬莱在大规模葡萄基地建设上没有显著的优势,但是具备发展酒庄群的优势。近年来,蓬莱产区以培育精品酒庄群为发展模式,已建成君顶酒庄、瑞枫奥赛斯酒庄、苏格兰酒堡等5个酒庄,在建的有华东猎王谷、大成酒庄、国宾酒庄、香格里拉玛桑酒庄、浩源酒庄、沃族酒庄、文成酒庄及弘辰百诺酒庄,2011年新开工的有罗斯柴尔德男爵中信酒庄、北京用友龙亭酒庄、龙湖酒庄等。精品酒庄群的发展,不仅使得蓬莱产区发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葡萄酒企业,同时带动了优质酿酒葡萄基地的发展,也铺就了葡萄酒旅游的发展道路。
举措四:产区营销
单个企业的品牌推广好比 “个人赛”,而产区营销是“团体赛”,是区域葡萄酒产业综合实力的展示和较量。团体赛不是单纯看哪支“代表队”的投入大、声势大,而是看哪个产区的自然条件更有优势,产业根基更牢固,结构更合理,整体形象更鲜明。
从目前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形势可以预计,现有的国内葡萄酒产区都要走产区整体营销这条路。而中、小产区在进行产区营销的同时,应同时引导大产区通过组织大企业联盟,进行大产区品牌的推广。
以胶东半岛产区为例,这一区域的葡萄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强,并且拥有张裕、长城——全国葡萄酒三强企业中的两强,以及威龙、华东——第二阵营中的佼佼者。胶东半岛产区应引导大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首的企业联盟,并将烟台、青岛、蓬莱、龙口、大泽山等本区域内的优秀产区联合起来,进行资源整合,共同抵御进口葡萄酒的进攻。
举措五:政策倾斜
对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葡萄种植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当给予一些补贴性政策,以支持、鼓励产业的健康发展,保证葡萄果农和中小葡萄酒企业的利益,并且保护产业不遭受外国同行的致命打击,避免中国葡萄酒市场全部落入外国人囊中。
尽管,葡萄酒产业在我国是一个小产业,全行业一年的总产值也许不敌东南沿海一个大企业的总产值。但是,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状况关乎到葡萄种植农户的利益、大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等重大问题。同时,享用葡萄美酒可以提升国民健康程度和幸福指数,发展本国葡萄酒产业,对于国民分享国家发展成果、享受美好生活有着助推作用。
举措六:严格管控
在涌入中国市场的大批量进口葡萄酒中,有享誉世界的名庄酒,同时也不乏以次充好的劣质产品。这些不符合我国相关标准的劣质产品,以超低价格,扰乱我国市场,误导消费者,甚至还会威胁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饮用安全。
因而,加强对进口葡萄酒的管控力度,加大对进口葡萄酒的检测力度,迫在眉睫,将不符合我国相关标准以及品质低劣的国外葡萄酒拒之门外,以避免我国消费者饮用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举措七:建立反倾销机制
以法国为代表的世界葡萄酒主产国,普遍存在政府通过发放葡萄种植补贴和给予葡萄酒产品出口退税等优惠措施,以降低本国葡萄酒生产成本,稳定本国葡萄酒产业从业人员的收益,并兼顾维护社会稳定。
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快速增长和良好预期,使得国外葡萄酒普遍将中国葡萄酒市场视为“救命稻草”。以上因素,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构成国外葡萄酒对我国进行倾销的客观条件。因而,我国应建立起政府、行业组织和葡萄酒厂商共同组成的反倾销机制,保护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