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张裕集团宣布在未来5年内进入世界20强,与卡斯特携手开拓欧洲市场。卡斯特乃是欧洲最大的葡萄酒企业,仅在法国就有1万个专卖店。而此次合作,张裕集团对卡斯特亮出的王牌就是它的“解百纳”。
张裕如此“张扬”透露出的另一个信号是,中国葡萄酒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商标纠纷——“解百纳”商标之争又将掀起波澜。早在去年6、7月份,长城、王朝等葡萄酒业巨头就联合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异议,反对张裕注册“解百纳”商标,张裕随后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复议申请,至今尚未有结果。
业内人士评价,这是中国葡萄酒行业有史以来历时最长、牵涉企业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次商标纠纷,纠纷的最终解决有可能使葡萄酒业的整个竞争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
“解百纳”到底是谁的
长城、王朝、威龙等葡萄酒厂家认为,“解百纳”一词是由法文“Cabernet”翻译而来。“解百纳”干红一些主要原料的英文字母都有一个共同的字头——“Cabernet”,所以它是红葡萄品种的中文名称。解百纳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品种的通称,如果解百纳为张裕所独有的话,众多厂家必将大受影响。
记者和长城等厂家联系采访未果后,电话采访了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洪江,他认为,“解百纳”商标是几代张裕人心血的结晶,所凝聚的品牌价值是张裕等民族企业与洋品牌在高端市场上相抗衡的重要武器。
为什么张裕坚持说“解百纳”源于张裕?张裕集团的李记明博士对记者介绍,早在1892年,张裕就从国外引入124个葡萄酒品种,经过成功嫁接后,衍生出很多新品种,蛇龙珠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新品种由张裕独创,在世界上可谓绝无仅有,近年来才在全国大范围推广,这种名贵的葡萄酒原料在中国也只有烟台才大规模种植。而解百纳干红里面的主要原料之一就是蛇龙珠,为了构建张裕解百纳的核心技术,张裕公司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从蛇龙珠品种中选育出4个不同的类型,并采用液相、气相、色谱、质谱等现代分析技术确定了张裕解百纳的特征风味成分。
1931年,当时兼任张裕经理的中国银行行长徐望之组织一批公司和银行人员,在当时的烟台国际俱乐部研究定名。他们决定秉承张裕创始人张弼士倡导的“中西融合”理念,取“携海纳百川”之意,将这种高档葡萄酒命名为“解百纳干红”。
而后,张裕在1939年于《酿酒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葡萄酒的分析报告,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拉开了“解百纳干红”叫板国际名牌葡萄酒的序幕。
而张裕前总工陈朴先倾其一生之精力,在原解百纳干红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新工艺,改进了配方,从而彻底结束了中国高端葡萄酒多年来缺乏核心技术的历史。
此后,张裕挥舞“解百纳之剑”,一路过关斩将,多次在布鲁塞尔等国际博览会上获奖,而在“世界500强财富论坛”的上海年会,张裕解百纳更是独领风骚,被指定为宴会惟一专用的葡萄酒。
然而,进入90年代末期,解百纳市场风云突变。一时之间,一些企业的解百纳葡萄酒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解百纳”是我国酿造红葡萄酒主要原料的名称,它属于葡萄酒的品种、品系,一位业内人士抛出了解百纳品种之说。
周洪江却认为,“解百纳”是张裕独创之品牌,在我国从没有一个葡萄酒品种称为“解百纳”,也没有一个或几个酿造红葡萄酒的葡萄品种系列称为“解百纳”。
两种说法,孰对孰错
葡萄种植的权威机构——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则声称,我国葡萄品种近千余种,在已正式公布的葡萄品种名录中,没有“解百纳”这个品种。“解百纳”首先出现是在上世纪30年代,当时山东张裕葡萄酒公司所生产的一个红葡萄酒品牌称之为“解百纳”,但在全国葡萄学术界和生产上一直没有应用过“解百纳”这个葡萄品种名称。其次,葡萄品种中也没有“解百纳”这个品系。在所有中外酿酒葡萄品系中,从未出现过“解百纳”品系的名称。赤霞珠、品丽珠和蛇龙珠是葡萄酿造品种中三个截然不同的品种,将三个品种归为一类是不合适的。
中国园艺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也认为:“解百纳”不是葡萄品种的名称。根据我国农作物与园艺界所命名的葡萄品种名称与认可的标准,没有一个葡萄品种的名称叫“解百纳”。其次,“解百纳”不是葡萄品系(或品种系列)的统称。在我国,赤霞珠、品丽珠和蛇龙珠是三个完全独立的葡萄品种。所以,“解百纳”不符合葡萄品系的概念,将上述三个品种归为一个品系是不正确的。
解百纳之争是张裕自酿苦果?
究其根源,周洪江一直追溯到1956年。
当时,根据国家轻工部指示,张裕公司负责承办葡萄酒酿酒大学,面向全国为国家培养酿造葡萄酒的专业人才,并将张裕公司作为教学基地。
为便于讲课和现场教学,教员和技术工人在车间现场习惯地把赤霞珠、品丽珠和蛇龙珠等葡萄品种酿造的原酒,称为生产“解百纳”的酒。因此,导致部分学员误认为上述葡萄品种就称为“解百纳”,这就给后来关于解百纳的错误说法留下了隐患。
从30年代一直到80年代,国家的各种书刊著作上都没有出现“解百纳”是一种品种的说法。直到80年代之后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部分书刊才出现这种说法,将赤霞珠称为解百纳,品丽珠称为解百纳、卡门耐特,这是因为当时国内关于葡萄酒的资料不多,而且翻译上有所偏差,这在某种程度上就误导了一些作者。因此,后来关于解百纳的种种说法十分混乱,以至于解百纳之争才有隙可乘。
除此之外,关于解百纳是法文“Cabernet”的翻译一说在近几年也一度盛行。一位专家指出,这种说法主要是因为解百纳干红的一些主要原料的英文字母都有一个共同的字头——“Cabernet”。
之所以让这种错误说法流传下来,张裕没有及时去纠正也是一部分原因,周洪江坦言。
解百纳的商标注册史
周洪江对张裕“解百纳”70多年的商标注册史一直耿耿于怀。
从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可以查到,张裕公司于1936年9月15日(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六月二十八日)经当时的“中华民国实业部商标局”批准,正式注册了“解百纳”商标,并取得了注册证书,注册证号是第33477号。
1959年,张裕又向当时的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注册“解百纳”商标,并准予以备案。
新商标法颁布后的1985年和1992年,张裕公司又将“解百纳”商标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
2002年,张裕再次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注册申请,三个月后得到注册证书;闻讯,长城等公司随即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了异议,紧接着,张裕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复议申请,至今尚未有结果。
周洪江认为:“70多年来,张裕公司始终将‘解百纳’作为一个品牌和一个注册商标在使用,有着不可否认的连续性。‘解百纳’商标的生命力在中国民族工业商标史上也是少有的几个之一。其他少数企业抄袭和仿照张裕‘解百纳’干红葡萄酒的产品生产时间也都是在90年代末期,不能因为少数企业近几年抄袭仿照使用‘解百纳’就认定其是葡萄品种、品系或商品的通用名称,而否定一个具有70年生命力的商标。”
然而,解百纳之争恐怕已经不再局限于商标注册之争。在更大意义上,这种争论的实质是消费者的根本利益是否能得到保证。
“其实,损失最惨重的莫过于消费者。”一位行业专家一针见血指出:“30多个解百纳一拥而上,从10多元到80多元眼花缭乱,消费者将无法分辨其真伪。”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却认为,如果张裕注册解百纳成功,对其他一些葡萄酒厂家将是沉重打击!
对于解百纳的争论,一位葡萄酒行业资深专家认为,解百纳干红实际上已成为中国中高端葡萄酒的代名词。
有统计资料显示,解百纳干红在葡萄酒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利润颇为丰厚。
显然,众葡萄酒巨头之所以对张裕注册解百纳商标表示极力的反对,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如果失去了对解百纳干红的生产经营权,这些葡萄酒厂家的利益就会遭到重大损失。
然而,在两大利益争夺的背后却是跨国葡萄酒巨头反扑的步伐。
张裕前途悬于“解百纳”
日前,全球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商美国GALLO嘉露公司国际市场总监Sheila Avila希拉在接受境内媒体采访时指出,目前关税仍是制约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发展的主要因素,在2004年关税下调至14%后,中国葡萄酒市场将在近三年迎来大的“转机”。
在张裕看来,这种局面早已被预见,张裕以解百纳的自有知识产权去对抗外来品牌的侵袭,本质上就是更高利益层面上的一种博弈。
日前,张裕宣布全力推行新世纪战略,在未来5年内挺进世界20强。世界葡萄酒业每年增长速度不到1%,而中国葡萄酒业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0%,中国乃至亚洲已经成为葡萄酒业最具潜力的新兴世界,这就给本地品牌未来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留下了机会。
“截止去年,葡萄酒业世界第十强的销售总额才只不过5.01亿美元而张裕2003年总销售额就约20亿人民币,如果以每年15%的平均速度增长计算的话,到2008年,张裕的总销售额将超过40亿人民币,与欧洲前20强不相上下。”周洪江颇有信心。
一位专家则认为,前几年葡萄酒行业处于高速成长期后进入品牌纷纷携资本之力蜂拥而至,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市场的加速发展。然而近几年,由于资本的过分集中,而市场在短期内的容量又相当有限,这就造成整个葡萄酒行业面临过度竞争的局面。而且中国葡萄酒业的关税每年都在下调,到2004年止,葡萄酒业的关税将下调至14%,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国外品牌又采取本地化策略的话,那将给国内品牌造成很大的压力。
而周洪江认为,中国葡萄酒业最大的隐患并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威胁,也不在于内在竞争所造成的压力,其根本之处在于整个行业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
之所以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就因为一旦某个葡萄酒品牌开发出一种新技术的产品,其他品牌就会蜂拥而至,假冒这种产品。长此以往,不仅挫伤投入巨资开发这种新产品的企业的积极性,更会滋生这个行业的惰性。归根到底,就是知识产权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
周洪江对此深有体会:“多年来,张裕一直受困于解百纳的知识产权纠纷,至今仍悬而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