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掌握了方法,人人都是品酒师!

百度说品酒师是应用感官品评技术,评价酒体质量,指导酿酒工艺,贮存和勾调,进行酒体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的人员。


维基百科说现在的品酒师的工作除了每天反复品鉴训练,读书增加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加上了其他服务,包括葡萄酒的采购管理,甚至制定葡萄酒清单。


谷歌图片说他们白衬衫黑西服外套加上小领结,手抓杯座不是在晃杯子就是对着白墙看葡萄酒成色再不然就是把鼻子探进杯子一通嗅,喝完还面目狰狞煞有介事的冥思苦想搜肠刮肚一番。
 


我的小伙伴说听品酒师说话会死。跟品酒师聊天更是不会无聊死就会无奈死。当他认认真真回答问题的时候,深入浅出引经据典,我就随便问一个小事儿你噼里啪啦啰嗦了一个小时,根本不照顾我没打算听完整个葡萄酒史的心情,好想睡啊。再不然就是分分钟虐心虐耳朵虐大脑,扯出一堆“动物皮毛味道,马厩味儿,猫尿”等奇奇妙妙的味道,还有什么“适合即刻就饮,又具有陈年潜力”前后矛盾的东西,你倒是让我们喝还是不喝啊?!


 

作为一个合格的品酒师,不单单需是熟悉品酒训练的三个步骤:一看二嗅三尝。美酒入杯,第一件事就是观察酒色,酒杯倾斜45°,看是否有悬浮,沉淀或者杂物,顺便看看挂杯以初步判断酒精度数和糖分含量;其次就是晃杯闻酒气,判断葡萄酒的香气类型,是否有破坏性气味等;然后是口尝酒味,鼓起腮帮子让酒液在口中打转与味蕾充分接触,最后再把口中酒液吐掉,品味回甘和单宁的作用。最后的最后,便是确定酒的风格,酒体,个性和市场价等。另外,除掉这个技能性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要懂葡萄酒。


汉语里面“懂”这个词,非常微妙。真正的懂,前提就是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文脉积淀和知识储备,就拿葡萄酒这门科学来说,要认识所有葡萄酒产区的气候,土壤,葡萄品种,更是要对每一种特色葡萄品种的口感香气神经质的敏感,才能在品鉴的时候从记忆库里面搜索出来相应的知识点。不仅如此,在这个庞大的知识储备基础上,融会贯通信手拈来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人是边喝酒边查资料的对吧?因而,不懂是一个永恒的概念,懂到什么程度完全就靠个人的后天努力和造化天赋。


CC说这些完全不是为了故弄玄虚,而是...... 为了吓你一下,不然我们这些默默读书专心研究好多年的书虫哪里来的出路?


言归正传,CC现在就传授你当一个品酒师的秘籍。


 

第一步,懂葡萄酒。
 


OK,我知道你百分百做不到第一步。那么第二步就是“喝,喝很多很多葡萄酒”。
 


古人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边强调知识储备,一边强调实践真知。真正的品酒师都是葡萄酒泡出来的,全球酿酒葡萄品种就那么些,每个品种喝个十几二十遍,口感妥妥的记住了,下回遇到的时候条件反射都会想到它,还能不被人顶礼膜拜么?
 


OK,你会说大家都不是酒鬼,天天训练天天喝也不切实际对不对?
 


其实,品鉴一款葡萄酒就像是评估一件艺术品,一切只关乎你是否喜欢。品酒师这个职业说得再高端大气上档次,也不过是帮助和引导找到你喜欢的葡萄酒。他在技术层面告诉你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但是永远没办法形容出你体会到的口感,更没办法告诉你应该“喜欢”哪款酒。一瓶好的葡萄酒就像艺术大师创作的一件艺术品,有纹理,有故事,有情感,还有高超的技巧。然而,对于个人来说,一款酒能否被称为“高雅艺术品”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挑选适合自己的葡萄酒,用心的享受这支酒,不被所谓的专家建议所左右才是NO.1要遵循的规矩。


无论懂不懂葡萄酒,内心不能自卑,而应该尊重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葡萄酒。一款备受推崇和礼遇的波尔多混酿可能不会让你立刻喜欢,而一款口感爽甜清香的阿尔萨斯干白葡萄酒也许会击中你的味蕾。从某种程度上讲,不懂葡萄酒理论知识,反而是一个好的“品酒师”的更高段数的技能,遵循最原始最质朴的状态,把自己完完全全沉入一个无知的状态,全身心体会杯中物,让舌头体会这一股液体,而后自自然然的说出来喜欢,或者不喜欢。管他里面有什么“桉树香气”还是“雪松嗅香”,管他是经历了多少年陈酿还是有没有法国新橡木桶培育……


CC学习葡萄酒知识也好几年了,贵的便宜的葡萄酒喝得也成千上万,但是从不敢自诩品酒师,因为深深知道这个帽子不好戴,更觉得品酒师这个名衔空透没什么意义。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写过很多酒评,各个产区各个葡萄品种都有写过,可是品鉴的时候思绪还是会乱七八糟记不得所以然。然而不得不说的,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段酒评,居然是家里根本从没研究过葡萄酒的妈妈说的一段“评”:你刚刚给我尝的这款阿尔萨斯雷司令有一股拍黄瓜的味儿,稍稍加点儿白醋和酱油,有点咸还很清爽,不能是陈醋要不黄瓜的清香就体现不出来了。另外我喜欢喝的那个带着蒸南瓜泥香甜味儿的那个酒叫什么来着?哦对,琼瑶浆晚收!


其实,人人都是自己的品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