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进口葡萄酒与国产葡萄酒的市场竞争,烟台葡萄酒怎么做?

烟台产区也和全国一样,葡萄酒产量在2011年达到36万千升的高峰以后开始下滑,近几年处于小幅波动之中,2016年的产量33.78万千升,增长2.88%。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几年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有句经典名言叫“与其抱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进口葡萄酒的情况就摆在这里,消极、抱怨无助于改变,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强自己。近几年,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烟台产区重点做了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打基础,抓好葡萄基地建设。90年代以前,烟台的葡萄大都是农民种植,酿酒企业收购。那时候农民追求的是产量,企业很难把控原料的品质。经历过几次较大的市场波动后,农民种酿酒葡萄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近些年,种植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都是企业通过土地流转自己种植葡萄,建设原料基地,由企业自己管理葡萄园。同时,我们推广标准化种植模式,深翻土地,施用有机肥。并且经常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对园艺师、酿酒师进行技术培训,不定期地进行田间地头的技术交流,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这种模式的最大好处是企业可以把控原料品质,生长期延长,采摘期延迟,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原料的品质。

  二是强身体,做好产业基础科研工作。面对激烈的竞争,关键还是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性价比,提供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为此,这几年我们牵头,依托烟台的高校、烟台农科院以及几个大企业,围绕葡萄种植、新产品的开发等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科研工作,例如:现有主栽品种优良品系选育、特征风味物质研究、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产区风土和区划研究等,开发多元化、个性化葡萄酒产品,建立全产业链信息化系统等等。同时,陆续地引进一些新品种,开展适应性栽培研究,这几年,一些新品种如小芒森,小味儿多,玛瑟兰等,酿造的新产品都有不俗的表现。

  三是定规矩,维护烟台葡萄酒品牌形象。国内葡萄酒已经不缺少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案例。实事求是的讲,同等价位下,许多消费者倾向于选择进口葡萄酒,除了口感、风味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进口产品食品安全的信任度相对较高。我们的国产葡萄酒必须始终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进行生产,坚决不能干自毁城墙的事。这些年,我们组织专家委员会先后梳理修订了《烟台酿酒葡萄种植规范》、《烟台葡萄酒标准》、《烟台葡萄酒工艺规范》、《烟台葡萄酒庄管理规范》和《烟台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实施细则》等标准规范。目前正在推进《烟台葡萄酒产区管理办法》的制定和立法工作,来规范葡萄酒项目建设、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经营等相关活动。在烟台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的框架下,建立“烟台—小产区—酒庄”三级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同时,我们联合有关部门进行联合执法,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目的就是保证产品质量,保护好烟台葡萄酒这个大品牌。

  四是搞推广,扩大烟台葡萄酒影响力。有句古语叫“师夷长技以制夷”。对进口葡萄酒的国内营销手段,我们要加以研究,虚心学习其长处,做到为我所用、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以更大的力度,用在研究消费上。要根据市场的区分,去开发相应的产品,把市场营销与产品生产衔接起来。这几年,我们除了统一参展糖酒会外,还组织企业到不同的城市搞品鉴推介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推介,扩大烟台葡萄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