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暴利营销
作为消费者,最痛恨的就是暴利营销。蹚入这一浑水的酒商,大部分是投机倒把,趁着大好时光,或者有特定消费者资源的人,不赚白不赚,赚完就溜之大吉的人。专业酒商痛恨这些人,消费者被这些人弄得很受伤,但是这些人确实曾经成为市场的主导。可以说又爱又恨,恨就不用说了,爱的是,供货商需要这些客户来维持销量,而消费者有时候需要通过这些人得到葡萄酒之外的一些增值服务。
在国外普普通通一瓶酒,经过几道贩子的转手,到了中国消费者手里,已经变成一瓶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夸大其词的营销、层层转手的渠道、不明就里的喝酒人,都是这种行为的催化剂。
曾有人做过分析,一瓶在国外卖100块钱的葡萄酒,到了终端酒店和餐厅是怎么摇身一变卖到2000块钱的:酒庄100元卖给国内进口商,通过各种费用和税收以及进口商的利润后变成200元,一级经销商又把酒翻一倍卖到400,二级经销商把酒卖到800,加了终端餐厅酒店的进场费,开瓶费和回扣之后变成1000,到了餐牌上变成2000元。
当然,这些环节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受伤的除了消费者,同样也是整个行业的不幸。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暴利营销正在离我们远去。越来越简化的经销渠道,越来越合理定价的经销商,越来越理智的消费者,全部托福于这个越来越大的市场,走向了光明。
第二种,底价营销
与暴利营销相反的就是底价营销。底价营销给行业的打击力度,绝对不亚于暴利营销,最终这种方式也会以毁灭性的手段打击整个行业,令人痛恨。
让我们再来看看在国外超市要卖100块钱的葡萄酒为什么我们只要80块钱就能买到,并产生的相应后果吧。
一瓶在国外零售店卖100元的酒,经销商通过大量的进货或者扫库存的方式拿到了最低的价格可能是50元甚至更低,通过没有任何保障措施的物流运输,偷税漏税甚至走私入关,然后每瓶变成60元成本,为了及时大量出货最终70元卖给经销商,经销商为了迎合市场以80块钱卖给客户(这种情况,以促销和网上购物常见)。
表面上看,消费者确实得到不小的实惠,节省了资源,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确是最不可取的。降低了葡萄酒应有的价值,处处节省的结果是保存不好,专业人士不认可,也没有相应的服务去维护客户。没有利润空间怎么会提供专业的服务呢?所有人都知道羊毛必定出在羊身上的,除非他们是暴利和底价并存去中和,不然很难有空间去玩这种游戏。
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这些底价操作的经销商们,不得不费尽浑身解数去寻找价格更低,品质更差,在市场上毫无比较毫无知名度的产品,有些是以OEM(特别定制,并贴上自己的酒标)的形式出现,有些是变本加厉地引导酒庄酿造出成本更低,品质更差的酒款;有些是牢牢控制住商标的使用权利等等手段来达到他们营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