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的气候适于盛产优质葡萄,几乎不使用农药,就此一个理由足以打败所有东部葡萄酿造的葡萄酒。
在张裕葡萄酒被曝光出农残事件之后,葡萄酒的农药残留问题再次为食品安全打上一个惊叹号。尽管张裕在事后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联合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作出了正面的回应,甚至也有媒体为之喊出“错杀”之意,但其销售系统的紊乱和一时销量的下滑,以及股市狂跌的表现,为张裕乃至整个葡萄酒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
随着进口葡萄酒的大量引入,葡萄酒知识的逐步扩大,喝点葡萄酒越来越成为普通家庭佐餐消费的常态。此次安全问题是否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阴影尚不得而知,当下,普及葡萄酒食品安全常识显得更为重要。
误区 A
一样的“波尔多”纬度,不一样的葡萄
在葡萄酒的宣传中,经常看到波尔多纬度一词,似乎在河北秦皇岛、天津汉沽和山东烟台等地,与盛产优质葡萄的北纬40度的波尔多产区有着同样的葡萄种植条件。
事实上,北纬40度的波尔多产区属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干旱,适合葡萄生长,经多年的传承经营,逐渐形成了欧洲最知名的葡萄酒庄集中地,成为世界优质葡萄酒著名产区。
而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夏天既高温又多雨,对葡萄生长非常不利,容易造成病虫害,如果成熟期遇到较多的降雨,葡萄的糖分积累困难,则葡萄的品质不高。
随降雨而来的是易发霜霉病、白粉病、褐斑病等病害,以及农药的大规模使用。曾有当地果农表示:“我们的葡萄就是农药保大的”,应该不算夸大其词。就算张裕最终提供的数据表明其送检的葡萄酒农残含量远低于欧洲水平,农药在葡萄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仍然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要素。
误区B
一样的农药,不一样的喷洒时间
波尔多液是葡萄病虫防治中会用到的农药。有心人通过《关于农药波尔多液的配制及其使用方法》一书得知,使用此农药的时间已经有严格的规定,“葡萄在花期、花后、采果前30天,不能使用农药,以防药害……药液中的重金属元素铜对人有害,喷药后需经25天以上才能采收”。
而有记者在对秦皇岛葡萄园的采访中发现,果农在打药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概念,在离采摘期不足半个月的时候仍然使用该农药。显然,因为果农的文化水平限制或者意识问题,或者农药使用培训不到位等原因,一些本可避免的农药残留也留了下来。
对此, 误区C
一样的品牌,不一样的原料
近年来我国葡萄酒销量以每年10%的增幅上涨,据报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销量国。很多大型葡萄酒品牌在面对急剧扩大的市场,难免加大了扩张的步伐,因为自有葡萄种植园所产的葡萄不够,导致葡萄的收购量增加,其间不乏充斥着不规范果农种植出来的葡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从而使部分葡萄酒农残含量高于其自产葡萄酿成的成品酒。
因此,即便是同一品牌的葡萄酒,其品质也有很大的区别。
误区D
一样的检查方式,不一样的达标手段
我国虽然有对葡萄酒的系列质量检查,但是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工作人员仍表示“现在葡萄酒农残没有出台检测标准”。
从事葡萄酒实验室研究的段长青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在制定相关规范与标准时存在诸多不健全因素。他举例称,葡萄酒国标规定干浸出物比例要达到17%,但这个要求没有细化到每种化合物指数是多少,很多酒企会通过一些添加手段调试达标,但我们能通过实验室检测出其产品掺假,“你能说它们是不合格产品吗,你要敢说,企业还会反咬你一口。
事实上,业内人士仍然认为目前中国尚缺少葡萄酒农残标准检测的科技手段。
我们只能期待集中大面积现代化的种植能够避免这种人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