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葡萄酒受冲击还将继续,但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随着中国市场快速融入葡萄酒国际贸易,国际葡萄酒格局发展的规律也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中国企业的发展。我们认为,基于本土化的高性价比、高可获得性,也将是中国企业突围葡萄酒竞争的关键因素。

  从性价比、可获得性两方面反观过去几年进口酒对中国葡萄酒的冲击原因,我们发现,进口酒在性价比、可获得性方面都较本土酒有相当强的优势。第一,产品性价比优势:由于国内葡萄酒消费的迅速发展,供不应求让高端酒的发展成为了国内主要品牌追逐的方向,而国际葡萄酒主流贸易价格在1-2欧元,而进口的增长使消费者得以实现以同样的价格消费法国等著名产地酒,实现了更高性价比的购买,给国内中高端酒造成第一波冲击;二、可获得性优势:因为供不应求,顶峰时期进口酒在中国加价率达到近10倍,吸引了大量进口商、渠道商的加入,加速了进口葡萄酒的大量扩散,渠道拉动带来了对国产酒消费的第二次替代。

  但进口葡萄酒这两方面优势从2013年开始弱化:进口酒的性价比优势仍然在长时间内还会保持,但是其高额渠道利润带来的高可获得性将大大减弱。从我们调研来看,供求变化使单层级分销毛利已经从最高峰的100%回归到正常20+%的水平,进口商、渠道商的分销动力减弱,2014年进口出现明显下滑,进口增速经历低谷后会回归到平稳的水平,同时也带来了其可获得性的见顶回落。我们判断,国产葡萄酒受冲击还将继续,但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我们认为,本土品牌可以通过提升产品品质、精确产品定位、调整产品性价比获得更好的竞争力,同时利用对本土渠道的掌控优势,巩固自己的利基市场,取得和进口葡萄酒竞争更大的对比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