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旅游结合 国内酒庄力争“高端大气上档次”

与旅游结合 国内酒庄力争“高端大气上档次”

“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旅游度假三项并举,是国内酒庄常见的规划模式。”中国食品有限公司葡萄酒品类管理部的一位负责人表示,酒庄内各具风格的会所向周边城市的游客提供着参观酿酒、品鉴、餐饮、住宿等一系列服务。

他认为,中国的葡萄酒庄在建设方面借鉴了大量的外国经验,但在这个过程中也融入了中国葡萄酒行业自己的特色,更加注重差异化发展及品牌建设。不同酒庄的经营模式均源自其各自不同的市场条件。只不过,欧洲葡萄酒整体对于葡萄酒文化成功进行的代代传承,这是中国酒庄值得探索的宝贵经验。

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会员部经理赵冬妮也认为,国内酒庄的运营方式、运作理念确实有着中国的本土特色。比如,国外酒庄通常有较少的人员配备,不少葡萄园只有在人工剪枝或葡萄采摘等大量劳动需求时,才会临时雇佣工人完成这些基础性的农业工作。一家葡萄酒庄园平日可能只有老两口看管,毕竟国外的酒庄普遍是家族式的传承。

然而,经营酒庄这件事情在国内同仁眼中并没有如此简单地进行操作。以张裕爱斐堡为例,公司上下600余人,整体划分为四个公司运营,分别负责葡萄种植、葡萄酿造、旅游中心及会议中心,其各自的管辖及自体经营范围各有不同。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对此评论认为,当前国内酒庄不局限于葡萄酒的生产、销售和储藏,还开发旅游项目,这不仅可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也可以帮助酒企增加额外的收入。

事实上,相对于国外葡萄酒庄将着眼点放在葡萄种植酿造方面,国内酒庄的经营方式和侧重程度更为多元,甚至连很多内行也无法判断出一些国内酒庄目前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这既与国产葡萄酒整体年轻,要想在葡萄酒上做出成绩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有关,也同如今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有很大相关。

“如果真想在葡萄酒品牌上做出名堂的话,势必需要家族的延续。”业内人士指出,也即因此,不单纯以卖酒挣钱,而是多产业经营,这恐怕是多数新兴葡萄酒庄的生存立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