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葡萄酒流通环节悄然改变

进口葡萄酒流通环节悄然改变

  四五年前,葡萄酒传统流通环节还是酒庄—总代理—省级代理—地区代理—终端商—消费者,由于葡萄酒尤其是进口葡萄酒货源紧俏,拿到总代理便高枕无忧不用担心没销路,尤其进口葡萄酒的定价权掌握在酒商手中,拿到品牌的代理权就是一本万利,卡斯黛乐在中国的代理商迅速崛起,如建发、德龙宝真、裕隆达、恒亿盛世、卡聂高就是独霸一方的实力酒商,他们掌控着不小的进口葡萄酒市场份额。

  现在世道变了,全球经济危机、连年丰产的国外酒庄把目光瞄准了中国市场,昔日高高在上的名庄庄主,今天还是不辞幸苦在中国各大城市走马灯地参加酒会推广自己的葡萄酒,加上连年关税下调,中国经济下滑,各路游资(地产、钢铁等)寻找避风港,纷纷进入推高葡萄酒产业,总代理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现在三四线城市都能蹦出很多某某酒的中国总代理,奇货可居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奉劝那些以为打着“某某酒庄中国总代理”大旗就能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朋友要谨言慎行了。

  营销手段问题

  稍稍有点成绩的企业或者经销商,开始盲目乐观了。有钱了,以前的苦日子过去了,所以要谋划进军其他产业或者扩大经营了。但先看看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到底在哪?有没有建立呢?市场份额占了多少?营销队伍稳定吗?组织的管理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强吗?然后再考虑其他的吧。

  树欲静而风不止。葡萄酒的危机不是别人强加于我们的,中国企业想躲也躲不掉。与其整天白费心思察言观色琢磨市场的底牌,不如老老实实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按毛泽东的主张办:实实在在按最坏的情况做准备,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中国的葡萄酒企业,赶快做好“过冬”的准备吧!

  唯有创新才有突破

  其实,对现在的市场而言,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并不成熟。纵观近年真正发展起来的品牌,都是因为“创新”而取得突破的。谈创新并不意味着不要扎扎实实的市场执行,这种创新并不是不合时宜地创新,而是真正能引导市场的创新。可以说,如果有企业想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在创新的基础上才能有所成就,特别是“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上。

  未来的市场,如果三大品牌不能很好地创新,依然会被其他品牌赶超。而所有后来者想居上,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本,它不是你有多少钱,而是“有什么样的创新思路”!

  懂外语的人才才有更大的发展

  这个结论有点“偏”。葡萄酒是世界性的,而且葡萄酒在中国是“泊来品”。一方面,未来的世界越来越小,特别是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互通有无,使得整个产业相互融合,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的葡萄酒行业的发达程度要远高于我们,而且国外企业和品牌也会在未来5年中大量进入中国。中国人一直有一个“谬论”:认为我们既然是主体,外国商人就应该学习汉语。其实,在世界上英语已经成为“准通用”语言,虽然我们承认这里有一个民族文化的问题,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大度一些。目前中国世界工厂,国外看中的是我们廉价的劳工。我们的工人只顾生产,根本不可能涉及到上下游,至于生产的东西是什么,怎么回事一概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