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葡萄酒的出路
一、把“小资”消费变成“大众”消费
中国的进口葡萄酒消费者与欧美的消费者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消费者趋于感性,而欧洲的消费者趋于理性。对于葡萄酒的消费,欧洲消费者的品鉴能力相对较高,而且对于葡萄酒消费更是属于一种历史性的消费,这一点与国内白酒的情况相似。在国内的进口葡萄酒消费上则恰好相反,葡萄酒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一种小资情调的象征,或是奢侈品的代名词,国内消费者在消费葡萄酒的时候更多会选择价格相对优惠,促销活动频繁的国产葡萄酒,而代表着高端的进口葡萄酒则很难成为流行的趋势。尤其在当前的状况下,多数国内消费者对于白酒的品鉴能力尚且欠缺,也就更谈不上对于葡萄酒的鉴赏了。
因此,进口葡萄酒如何让消费者由感性向理性转变是扩大市场的必由之路。在传统观念中,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与进口葡萄酒有相当大的差距,其实不然,中国具备进口葡萄酒的消费基数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从官方发布的居民消费指数就可见一般。所以,进口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必须经历一次贵族化、小资化向平民化的过渡。
这就需要我们的代理商、经销商在宣传策划上找准突破点,向更多的老百姓揭开进口葡萄酒所谓的“高贵”面纱,300元左右的价格才是进口葡萄酒未来消费市场的真正主流趋势。
二、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
随着进口酒品类和数量的增加,国内的进口葡萄酒专卖店也不断涌现,多以连锁加盟的形式为主。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进口酒专卖店的数量急速增加,名庄传奇、骏德、富隆、蓝泉等专卖连锁已逐渐闻名于业内。进口葡萄酒的专卖连锁已逐渐成为进口葡萄酒销售业态的新潮流,成为超市、酒店之后“第三终端”的崛起。
同时,进口葡萄酒如果真要在全国市场上全面开花,建立科学的分销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笔者以为向白酒学习分销体系构建经验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这里就涉及到产品线的建立、价格体系的建立、整体营销推广体系的建立、销售服务团队的建立和品牌推广系统的建立等等问题,这些都要求我们的代理商要从经销商向酒水生产厂家和品牌运营商的角色转变。因为只有掌握了这样的市场操控技能才可能吸引到更多的经销商、分销商,才能进入“集合大众经销商资源推进进口葡萄酒大市场繁荣”的良性循环系统。
三、联横合纵
2008年,国产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的市场表现均可圈可点,在市场上都各有斩获,但相比之下,国产葡萄酒的市场份额还是占据压倒性的优势。究其根本,品牌积淀、地缘优势以及稳定的经销商团队是保证国产葡萄酒胜利的主要因素。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葡萄酒市场蛋糕已经越做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国产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是水火不容还是具有潜在合作的可能?就笔者看来,他们之间的竞合博弈已然全面开始。随着进口酒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葡萄酒市场更加丰富,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元化。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都面临着竞争日益加剧的压力,都有着各自亟待解决的“软肋”。
随着世界各著名葡萄酒产区葡萄酒的进入,中国葡萄酒企业开始关注自身与进口葡萄酒最大的差距,即品质。而进口葡萄酒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向国内葡萄酒品牌学习品牌管理和渠道整合。其中双方最大的共识就是从品牌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只有给消费者提供性价比高的葡萄酒才能被消费者认可,并做大做强葡萄酒市场。
进口葡萄酒善于做文化、国产葡萄酒精于做渠道。如何把对方优势转变成自身优势,国产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都在不断的尝试。目前国内高端酒生产和推广居于前列的中粮君顶酒庄,在其专卖店中,除了君顶自身的产品外还有许多其他世界名庄的葡萄酒。早期张裕宣布建立先锋国际酒业代理洋品牌,目的就是实现先锋酒业的经销商与公司自有经销商的整合。专卖店虽然一直是进口葡萄酒面向消费者的桥头堡,但他们也不断的在提升“专卖店”的职能,比如杭州永裕已把学习国产葡萄酒在渠道优势的经验转变成为了实践,开始把“专卖店”向传统销售渠道渗透,把其产品专柜摆到了一些大型超市和酒店里。
而针对进口葡萄酒产品真假混杂,价格虚高以及经销商合作信任感缺失的问题,笔者以为可以首先在进口葡萄酒行业内部建立自己的进口葡萄酒经营管理协会,用组织的力量来清除行业内部的害群之马,廓清进口葡萄酒的代理经销队伍;其次是可以利用行业协会的公信力推一些认证制度,把专卖店等销售终端纳入认证制度管理体系中,让消费者放心;再次就是倡导开放性的舆论监督和信息包装,让行业内外的人士都来为进口葡萄酒的经营管理谏言献策,广泛发动消费者参与进口葡萄酒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