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地球上的产品,其丰富之程度,唯葡萄酒可居其首,在南北纬38-53度的温带地区,都是适合酿酒葡萄生长的地方,但受土壤、日照和雨水等因素的影响,葡萄品质各有不同,酿出的酒也就风格各异,于是乎葡萄酒界有一句名言:没有一支葡萄酒是一样的。再加上各人口味各不相同,对于好酒的认知标准,确实很难统一。 从个人品酒经验而言,我总觉得葡萄酒的品质标准与中国文化中天、地、人合一的价值标准有着某种暗合。葡萄可以说是汲天地精华之物,通过人的巧手酿以为酒,其好坏在于如何把控天时与地利。如果把葡萄酒当作艺术品的话,这种以天地为素材的创作,恐怕是人类最具灵性的创作艺术了。 记得看过一则故事:九十年代,葡萄酒在美国掀起一阵风潮,有一个葡萄酒发烧友立志也要酿一支好酒,于是在加州纳帕谷找了一块地开创自已心目中的葡萄园,可是怎么酿,酒中总有股泥土的味道,很不满意,于是在实验室通过先进的技术,最终将这股泥土的味去除,可是酒的品质却下降了,变得平淡无奇。他终于明白,恰恰是那股泥土的味道,才使他的酒有了灵魂和个性,天然之物过于雕琢便失其自然之性。 话虽如此,评判酒总是要有个标准吧?就这一点而言,法国人充分展现了法兰西民族的智慧,上千年的酿酒历史,经验告诉他们,土地是葡萄酒品质的根本,因而他们以区域为基础,设定了一套完整的葡萄酒品质体系,并于1935年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这就原产地控制制度。同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产区建立了各自的分级制度。虽然有点复杂,但有了这套制度,一般的消费者便可从酒标上大体判断酒的品质。这也就是为什么欧洲其他葡萄酒生产国也纷纷效仿法国建立各自的分级制。 不过,这也还是有点麻烦,因为光记法国的分级制就会让你比喝酒还晕,但回过头想,不麻烦点哪有乐趣。是以新加坡葡萄酒“教父”曾说:“好酒是发掘出来的!”——用你的味蕾和心去品,你将获得莫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