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建立作品一号酒庄,他还是加州“白富美”的开创者

说起罗伯特·蒙大维(Robert Mondavi),大多数葡萄酒爱好者第一时间联想起的,一定是他和菲利普·罗斯柴尔德男爵(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共同建立的、有着“美国酒王”美誉的作品一号酒庄(Opus One Winery)。然而作为公认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酿酒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对加州葡萄酒业的贡献,远远不止打造一座名庄、推出一款顶级葡萄酒那么简单。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罗伯特和加州著名的“白富美”(Fume Blanc)葡萄酒之间的故事——你或许也品尝过白富美葡萄酒,但你知道罗伯特·蒙大维正是这一酒款风格的开创者和命名者吗?

  加利福尼亚州有着较为悠久的长相思(Sauvignon Blanc)种植历史,据记载,早在19世纪80年代,当地就已经开始种植长相思葡萄树。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长相思都是一个不甚受重视的品种。相关资料多称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加州长相思葡萄酒普遍青草味过重,且甜度过高,在口感和精致度上有所欠缺,同时有一部分资料认为,名字太长,对美国人来说太拗口太难读,也是其难以获得推广的原因之一。总之,由于顾客不喜欢长相思葡萄酒,酿酒师也就不愿意花费心思提升酒的品质,这种“消费者不疼,酿酒师不爱”的局面一直持续了八九十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加州长相思才迎来了转机。

除了建立作品一号酒庄,他还是加州“白富美”的开创者

 

 

图片来源:thelifeofluxury

时间来到1965年。罗伯特·蒙大维与弟弟彼得·蒙大维(Peter Mondavi)因在查尔斯库克酒庄(Charles Krug Winery)的经营理念上产生分歧而决裂;次年,罗伯特和两个儿子共同建立了蒙大维酒庄(Robert Mondavi Winery)。酒庄刚建立不久,罗伯特就从葡萄种植农处收购到了一批品质极佳的长相思葡萄,他于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摆脱当地用长相思酿造高甜度葡萄酒的传统,转而尝试酿造法国卢瓦尔河谷(Loire Valley)风格的干型长相思葡萄酒。罗伯特选用不锈钢罐对该批葡萄进行发酵,同时为了去除长相思过多的青草味和使酒的香气及风味更复杂,又使用法国小橡木桶对酒液进行陈年。凭借着自己多年的酿酒经验和直觉,他坚信这批葡萄酒一定会令人眼前一亮。

  葡萄酒很快酿造好了,也确实如罗伯特预料的那般有着出众的品质,然而该怎么将它们卖出去呢?鉴于加州长相思多年来一直名气不佳,罗伯特希望能从名字上就将自家产的长相思葡萄酒和市面上的其它长相思葡萄酒区别开来。于是他根据卢瓦尔河谷最著名的长相思产区之一的普伊-富美(Pouilly-Fume),为自家的长相思葡萄酒取了一个新名字——白富美,希望能向顾客表明这是一款风格与卢瓦尔河谷长相思相似的干型加州长相思葡萄酒。

  白富美葡萄酒一经上市,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些从前一听到加州长相思便嗤之以鼻的本国葡萄酒爱好者惊奇地发现,原来加州也可以出产如此清新、活泼、优质的长相思白葡萄酒。年轻的蒙大维酒庄声名鹊起,而就在这时,罗伯特做出了另一个重要的决定:不为白富美葡萄酒申请专利,而是欢迎本国的其他长相思生产商使用这一名字,生产干型的长相思葡萄酒。70年代恰逢加州葡萄酒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许多酒庄纷纷加入到生产干型长相思的队伍中,在酿酒师的不断改良下,加州长相思的品质有了长足的提升,在国际舞台上也渐渐打开了知名度。“白富美”也从此成为加州长相思葡萄酒的代名词。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罗伯特·蒙大维最初生产的白富美葡萄酒经过了橡木桶陈年,但由于相关法律并没有对“白富美”一词给出定义,所以它既可以指经过橡木处理的干型长相思,也可以指完全不经橡木的干型长相思。生产干型长相思的酒庄可以根据喜好在酒标上标示“长相思”或是“白富美”,也有少部分酒庄选择将两个词一同标示。

  在白富美葡萄酒推出之前,加利福尼亚州的长相思种植面积仅为约1,500英亩,而自其推出以后,长相思的种植面积迅速增长,如今已超过14,000英亩。白富美葡萄酒俨然已成为除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红葡萄酒、白仙粉黛(White Zinfandel)葡萄酒外的又一张加州葡萄酒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