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个性化酒庄符合“第六产业”定位

 在饮料葡萄酒的生产和推广过程中,由于大家不注重个性和风格,从全国的生产企业来看,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使得质量严重地同质化,而且,产品的风格、特色不突出。可以这样讲,到目前,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和中国葡萄酒的生产者,只有“两件衣服”——赤霞珠和霞多丽,这是中国消费者的悲哀。正因为如此,消费者才迫切想要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产品。全世界所有优质葡萄酒都进了中国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要把好这关,打好这仗,就必须保证葡萄酒的多样性,要保证我们的每类消费者都能够选择到适合的产品,否则,产量还是供不应求,但竞争仍十分惨烈。

总结了这样一个经验以后,我们再来看中国葡萄酒未来的发展趋势,那就是酒庄酒,和家庭农场相吻合,和全球广泛比较热门的词“第六产业”相吻合。

  在这儿,要给葡萄酒庄、家庭农场和第六产业一个科学的定义。葡萄酒庄是指一个独立的葡萄酒的生产单位,它必须要拥有自己的葡萄园。对于绝大多数大规模的酒庄,还必须要有自身的灌装线,而对于一些小的家庭农场式的葡萄酒庄,它可以借用有资质的生产企业的灌装线。

  家庭农场很简单,是家庭成员以生产产品、经营产品的的新的农业生产的经营模式。2014年1号文件提出要加速发展,迅速推进,我们认为,这无疑给葡萄酒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可以从葡萄酒庄、家庭农场它的功能来分析,葡萄酒庄主要功能是生产经营独具特色的葡萄酒,在这儿,我没有加“优质”,正如王琦秘书长提到的,哪怕是最低档的饮料葡萄酒也必须优质。它的优质,我刚才已经说过,就是安全、无缺陷;其次要有社会功能,包括旅游、娱乐、文化推广,还有体验,就是让更多的消费者到它的酒庄内去体会葡萄酒的生产者劳动艰辛、成果,以及对环境的负责。要把这些理念加到葡萄酒质量里去,而不是我们说,“我是中国的波尔多,是中国的38度线”。中国不可能有波尔多,但是法国不可能有蓬莱。我们要做的事不是类比,一旦类比,你就已经把自己放在它后面去了,就永远做不出第一来。不类比,做自己的,就永远是世界第一的。所以,这就是酒庄的类别。

  家庭农场呢,同样也是这样一种形态,只是生产经营的产品不一样。

  第六产业,葡萄酒庄和家庭农场这样的经营是一二三产高度融合,分不出来一产二产三产,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够把土地、每片葡萄园变成独一无二的,最终变成每一个酒庄人员、建设者、生产者他的生活推广。所以,我们说,酒庄葡萄酒最后的推广是推广了一种价值理念,一种生活方式。要把这个生活方式推广到那些不可能长期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里面去。

  这样的一二三产加起来,是六,乘起来也是六,所以把它叫做第六产业。

  有了这个第六产业,我们才可以看得到。前面的第一二三产断裂的模式它的弊病。有了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工农业剪刀差就会逐渐地消失。如果说,我们仍然是酒厂收农民的葡萄,这对矛盾永远协调不了的!而且,通过种葡萄改善农民的生活,那是胡扯。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的中国的葡萄酒的发展趋势,应该是酒庄葡萄酒和大工业化的饮料葡萄酒和谐共存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