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葡萄酒(一)风云乍起

葡萄酒,是由百分之一百的新鲜葡萄酿造而成的,没有任何其它原料,而它带给人的感受却是千差万别,这也正是葡萄酒的神奇美妙之处。

    澳大利亚沙朗酒庄庄主迈克·斯密斯:葡萄酒是大自然赐予的礼物。

    通灵珠宝总裁、法国乐朗酒庄庄主沈东军:葡萄酒是一种艺术品,它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

    山西怡园酒庄董事长陈芳:我觉得葡萄酒代表着美好的生活。

    泰山学院党委书记、原烟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树琪:情之所至,就离不开葡萄美酒。

    葡萄美酒,在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沉寂,却在几年前风云乍起,在市场掀起了巨大波澜。而中国的冲出水面,也让世界葡萄酒产业的格局因此改变。在中国,葡萄酒有着什么样的发展历程,而因葡萄酒又上演了怎样的财富演绎呢?


淘金葡萄酒(一)风云乍起

    这是山西省清徐葡萄酒厂展厅内的一幅壁画,壁画描绘的是我国唐朝时期清徐边山一带百姓酿造白葡萄酒的过程。葡萄酒在我国古已有之,但并未像白酒一样,作为一种文化,得到传承延续。

    直到一千多年后的1983年,才在这个当时叫做河北昌黎葡萄酒厂的厂房里,用我国自有技术酿造出了第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的干红葡萄酒。

    而这批葡萄酒,也只是被送回到了北京的涉外商店、饭店销售。因为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初期,我国普通老百姓消费葡萄酒的市场,可以说是一片空白。那时,在世界葡萄酒的版图上,中国还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可就是在最近几年,葡萄酒似乎在瞬间红遍了中国。这是2011年10月在浙江温州举行的一场婚礼,婚宴上葡萄酒已经成了助兴的主角。而这也仅仅是当下中国人热闹消费葡萄酒的一个缩影。

    中国红酒网总裁董树国:关税的壁垒被打破之后,国外的葡萄酒引进来,那这样之后呢,就催化了整个这个葡萄酒市场的发展。


淘金葡萄酒(一)风云乍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葡萄酒学院名誉院长李华:2006年以后,中国葡萄酒从市场的角度,从法规体系的角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葡萄酒以全世界不可估量的这样的速度迅速地发展起来。

    2006年,我国的葡萄酒产量为49.5万千升,而五年后,2011年,达到了115.7万千升,是五年前的两倍多。

    我国葡萄酒的进口量,从2006年的11万千升到2011年36万千升,五年的时间翻了三番。

    中国葡萄酒资讯网首席执行官屈星:它跟别的产品、文化不一样,它的前景很广阔,发展空间非常巨大,非常巨大,不是巨大,是非常巨大。

    澳大利亚奔富酒园品牌大使杰米·萨士:中国市场在过去十年间有了不可思议的发展,这对我们来说是个绝佳的商机。

    法国卡斯特集团葡萄酒业务总裁阿兰·卡斯特:中国市场今天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一出口市场。

上海卡聂高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柏龙:中国葡萄酒现在很多人进入这个市场,葡萄酒的战争现在刚刚开始发生,应该说,接下来会发生更大的战争。

    葡萄酒,正在给中国带来一场文化的碰撞,也带来了一次财富的巨变。无论是在中国掀起巨大波澜的进口葡萄酒,还是曾经一统中国市场的国产葡萄酒,冲锋号已经吹响,为了争夺中国这个葡萄酒商机无限的市场,他们都在各显神通。

    2010年10月29日,香港的一场名酒拍卖会惊动一方,三瓶年份为1869年的葡萄酒,以每瓶超过23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计算一下,这酒喝下一小口就会花掉2000美元。这种葡萄酒,来自法国波尔多产区的一家古老酒庄,它就是拉菲。

    很多中国人,对于这种产自法国的拉菲葡萄酒,已经十分仰慕,因为它如此有名气,价格又是如此昂贵。

    中国红酒网总裁董树国:他们出钱是绝对不菲的,来一句,只要是真拉菲,多少钱都行。


 淘金葡萄酒(一)风云乍起

    中粮君顶酒庄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保廷:甚至不知道拉菲是什么,喝拉菲,是因为大家都在喝拉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葡萄酒学院名誉院长李华:突然大家要喝拉菲,中国人一年要把拉菲几年的产量喝光。

    不同年份的拉菲,价格并不相同。在中国,一瓶正牌拉菲酒动辄上万元。这样的价位,让学着品尝拉菲的中国人,在一掷千金的时候,心里也是忐忑不安。这种葡萄酒为什么这么贵?它到底有什么特别?记者采访了拉菲集团的首席执行官。

    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夫·沙林:在拉菲酒里,我可以闻出一些红色浆果的气味,比如说草莓、覆盆子。拉菲在放置几年后,其中最典型的气味是紫罗兰花的香味。这种酒可以唤醒你的身体,它非常顺滑。

    这个备受中国人青睐的拉菲,在其它的国家是否也受到了如此的追捧呢?

    这是法国巴黎的一家葡萄酒专卖店,它已经有了190年的历史,里面销售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在专卖店经理的引导下,我们在地下一层的名酒室找到了拉菲。


淘金葡萄酒(一)风云乍起

    在这里,拉菲也是一种价格非常高的葡萄酒,年份不同,价格从六百多欧元到两千多欧元不等。但它与同属于波尔多左岸五大名庄的拉图、木桶、玛格和奥比昂,价格其实不相上下。

    在法国,除了这五大名庄所在的波尔多,还有数十个葡萄酒产区,每个产区内都有它名气较高的葡萄酒。而在世界范围内,就更不用说了,拉菲也只能算是名酒家族中的一个成员。

    可是,为什么在中国,偏偏会是拉菲,那么受人追捧?这背后会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吗?

    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夫·沙林:秘密用中文怎么讲?

    记者:秘密。

    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夫·沙林:如果是个秘密的话,如果我告诉你,告诉所有正在看电视的观众,那就不是秘密了。
拉菲在中国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呢?原因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那时,葡萄酒在我国开始了快速的发展,但在中国市场能见到的知名葡萄酒还是寥寥无几。伴随着法国的波尔多产区在中国的最早成名,波尔多的拉菲也成了先入为主的名庄酒。

    北京网酒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凡:为什么就是拉菲了?可能就是机缘巧合。首先,拉菲在法国五大名庄里面产量最高,在五大名庄所有的酒里面最容易买到,拉图、玛歌就相对来说困难一点,当然也有人说念起来比较简单。

    拉菲在中国的火热,还不仅仅是来得早,产量大,名字容易被识别那么简单。

    泰山学院党委书记、原烟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树新:在中国,送礼很重要了,送礼送一箱拉菲,很有面子。

    中国红酒网总裁董树国:喝拉菲成了一种身份,一种荣誉。

    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最终原因还是在国内,我觉得还是市场不成熟,消费者不成熟造成的这个局面。


淘金葡萄酒(一)风云乍起

    在这些中国的葡萄酒收藏家的酒柜里,如今是少不了拉菲。对于拉菲在中国创造神话,原因众说纷纭,但这里面少不了拉菲集团对中国市场进攻的快马加鞭。

    2010年,正牌拉菲酒的酒瓶上,破天荒地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汉字,这个字就是与“发”字谐音的“八”。拉菲集团能够决心改变酒瓶的样子,也许他们也十分清楚,让拉菲如此受追捧,卖上如此高价的市场,中国是现在的首选。

    而中国,不仅仅成了拉菲这样世界顶级酒庄炙手可热的市场,也成为了世界众多葡萄酒的空降地。

    从2004年开始,我国对进口葡萄酒征收的关税,瓶装酒由之前的65%下调至了14%。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开始迎接四方来客,而这些外国的酒商们,也一起吹响了“中国集结号”。

    中国红酒网总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裁董树国:问他们的老板在什么地方,几乎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他们在中国,或者是在去往中国的路上。这说明什么呢?全世界的目光都已经对准了中国。


淘金葡萄酒(一)风云乍起

    世界各国葡萄酒进攻中国已成汹涌之势,而在中国也有一股潮流不能阻挡,那就是大家对葡萄酒的喜爱与追逐。这种内外夹击的热情,让很多人敏锐又迅速地嗅到了葡萄酒给中国带来的新商机。

    这是2011年11月在浙江温州举行的一场葡萄酒论坛。他叫陈柏龙,是论坛的组织者。在座的上千人,是他在三年的时间里发展起来的葡萄酒经销商,来自全国各地。

    这里是陈柏龙的五个葡萄酒仓库之一,常年存酒超过五百万瓶。2009年至今,陈柏龙已经代理了十二个国家的四百多个葡萄酒品牌,拥有上千位的经销商和一年超过两个亿的销售额,这让周围的人惊叹不已。

    而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三年前,陈柏龙对葡萄酒却还是一无所知。这种反差,让很多人对陈柏龙的葡萄酒生意充满了好奇,难道他有什么奇招妙术吗?

    从2008年开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上原有的葡萄酒消费大国,例如英国,葡萄酒的消费能力下降。而那些葡萄酒的传统生产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由于出口和国内销售纷纷下滑,出现了葡萄酒的产能过剩,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便成为了这些国家的眼中猎物。
 
    这里是法国最大的葡萄酒公司,陈柏龙是他们一个品牌的中国总代理商。在这家公司的酒窖里会常年悬挂着中国的国旗,目的就是为了迎接像陈柏龙那样来自中国的经销商。

    法国卡斯特集团葡萄酒业务总裁阿兰·卡斯特:中国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它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近十年对我们来说,几乎每年都以100%的速度增长。

    而在澳大利亚,他们的三大葡萄酒巨头之一,已经改变多年的生产工艺,根据中国人的口味来调配葡萄酒,为的就是占领中国市场。

    还有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南非、智利等等,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开足了马力,一起奔赴中国。

    而中国的陈柏龙,正是借助了这样的东风,成为四百个葡萄酒品牌的中国代理商。而陈柏龙破解自己一年两个亿的葡萄酒生意,却只需要一个字。


淘金葡萄酒(一)风云乍起

    温州市酒类行业协会会长、上海卡聂高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柏龙:做葡萄酒最主要的原因一个是成势。我们打个比喻你这个商场里路易威登、古琦是你的,什么都是你的,那么你这个商场就有很多人进来了。只有你拿到很多很好的牌子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成势,那么你就很容易做大。

    因为代理了众多品牌,陈柏龙的葡萄酒生意有了势力。而进入中国的洋葡萄酒,也因为有了众多个陈柏龙,变得气势不凡。

    温州马桑德拉酒业销售(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胜国: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就开了七家专卖店,这离我们的目标还是有一点差距的,我们的目标是在短短的这段时间里,温州地区要开到十二家。

    温州市酒类行业协会秘书长徐亮:我碰到好多人,一说起来就是和葡萄酒有关系的,不要说全民,也是这个概率是比较高的。

    这样的葡萄酒品酒会,近几年在我国的各大城市轮番上演,而这成了进口酒商们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就在进口葡萄酒进军中国热闹场景的背后,一场影响着中国葡萄酒产业未来格局的较量,正在暗暗进行。


淘金葡萄酒(一)风云乍起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段长青:这个时期实际上就是我们国产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这个博弈最激烈的时期。

    葡萄酒独立酒评人吴书仙:和进口酒相比,国产酒肯定是现在份额已经在流失了,将来的话,国产酒它继续不努力,它就成了香水行业里的花露水了。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员:我相信我们的国产葡萄酒也不会示弱,我们依然会是我们葡萄酒市场上的主流品牌和主流产品。

    这些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葡萄酒,催化了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它们与我们的国产品牌一起,使中国葡萄酒的蛋糕越做越大。但是,国产酒与进口酒在中国市场上占有的比例,已经由2001年的9:1,变成了2011年的2:1。对于曾经统治着中国市场的国产酒来说,进口葡萄酒的咄咄逼人之势,好似对它们的宣战。为了抢占市场,中国的国产葡萄酒到底是怎么应战的呢?

    山东烟台,我国酿酒葡萄最主要的产区之一。2011年的一场倒春寒,却让这里一时成了一个酿酒葡萄的重灾区。葡萄大量减产,有的已经被冻死。而这场地区性的酿酒葡萄灾难,却让一个人声名鹊起。

吴枫,比利时籍华人。1987年到1996年,九年的国外生活让他迷恋上了葡萄酒。2004年回国后,他也做起了葡萄酒的生意,先后投入三千五百多万元。可这几千万元没有建起什么豪华的建筑,也没有买来世界顶级的加工设备,而是精心培育起了眼前350亩让他骄傲的葡萄园。

    2011年的倒春寒,吴枫周边90%的葡萄园受了灾,而他的葡萄园却是99%完好无损,这让他一下成为了带着些神秘色彩的人物。

    瑞枫奥塞斯(烟台)葡萄酒庄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枫:做好葡萄酒非常重要的因素,80%取决于葡萄本身,你必须葡萄要种好的话,与土地、与气侯、与种植方法要了解它,要感觉它。

    吴枫到底感觉到了什么,能让自己的葡萄园幸免于难呢?其实,他正在做的事情,国内众多葡萄酒企业也都在暗暗进行。


淘金葡萄酒(一)风云乍起

    2010年9月26日,一场收购案的签约仪式就在这个简单的会议室低调进行着,但却震动了中国的葡萄酒行业。因为在这场收购案中,张裕集团花费巨资一亿元,在新疆石河子一口气吞掉了4.8万亩的葡萄基地,在国内抢先占领优质葡萄园。张裕这样的国产葡萄酒企业,敢于如此的大手笔,就是要在这场中外葡萄酒的激烈竞争中,守住一道极其重要的防线。

    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小波:各个酒厂现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大家激烈的过程中,就要争夺我们的品质。

    中信国安葡萄股份有限公司总农艺师董新平:在国际竞争当中,唯一一个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质量。

    葡萄的品质决定了葡萄酒的品质,有了好葡萄,才能酿出好酒。那么,怎么才能种出好葡萄呢?在这片葡萄园里,那位叫吴枫的酒庄庄主,说出了自己的机密。

    瑞枫奥塞斯(烟台)葡萄酒庄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枫:在一米之内,很贫瘠又不上化肥,同时又种草,还跟“他”争营养,逼迫这个小孩,“他”就得探索,往深处探索,“他”扎得很深,扎得越深,“他”取出来的这种很多矿物质,营养非常丰富,同时“他”生命力很强。


淘金葡萄酒(一)风云乍起

    2011年年底,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第六大葡萄酒生产国和第八大葡萄酒进口国。

    葡萄酒在中国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支撑它的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中国百姓对健康的追求,对那种浪漫、优雅气息的渴望,也体现在了酒文化的变迁上。

    通灵珠宝总裁、法国乐朗酒庄庄主沈东军:说到葡萄酒,就不得不说中国的白酒文化。白酒它买的是一种身体上的醉,而葡萄酒买的是一种心灵的醉、精神上的醉。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段长青:葡萄酒的消费和文化品位的提升是有密切关系的。现在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文化的问题,品位的问题,包括追求生活质量,每一个消费者都在关注的问题。

    中国葡萄酒市场风云乍起,不断地涌现着一位又一位的乱世英雄。他们洞察市场,靠着敏锐的嗅觉和独到的方法,在葡萄酒领域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淘金热浪。他们是谁?他们做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呢?请继续关注《淘金葡萄酒》之《跑马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