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市场销售难的困惑与谎言

困惑之谎言一:行业标准不规范

  目前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并行。行业标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制定的,也是保护企业的一种做法,这在当时的条件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今WTO早已经实现,国际标准也势在必行。根据最新消息,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将采用新制定的国标。在此之前,很多企业总是说行业标准不规范,导致了市场艰难。的确,如果按照国际标准,有相当一批企业要进行大的调整,这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发展,从市场发展的角度看无疑有利无弊。但真正的问题是:行业标准的规范能消除企业的困惑吗?

困惑之谎言二:市场竞争不规范

  市场的成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伴随着整个社会的成熟而成熟的。行业的成熟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和其他行业亦关连紧密。任何市场都是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正向一个人的成熟,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成熟起来的一样。中国葡萄酒发展到今天,就是随着的社会发展而进步的。法国、意大利等国的葡萄酒市场成熟,但也有假冒伪劣产品,也存在诸多销售中的困惑,因为商品社会下竞争是永恒的。很多企业总说因为市场不成熟、不规范,所以太难做。问题是,如果市场成熟了,你的日子是否真就好过了?别忘了,机会是均等的。

困惑之谎言三:消费者不成熟

  消费者是产品生产的最后链条,但消费者的成熟是行业的引导结果。80年代干白风靡全国,干红很少,但那时干白的消费量非常少。消费者的成熟是伴随市场的成熟而始终的。消费者成熟标志着市场的成熟,市场的进步能促进消费者更加理性。在目前的商品社会中,到底哪一个行业的消费者是非常理性的?对葡萄酒行业来说,如果消费者真的理性,国产企业还能剩下几个?

中国葡萄酒企业就像时代的一列火车,呼啸而来,不断提速。但我们走了一段后就要停下来,下车去铺铁路,然后上车再走。看似风驰电掣,实则暗藏危机。一哄而上是中国企业的一大通病。市场需求的增长和地方政府的扶持降低了进入葡萄酒市场的壁垒,不管条件有否,只想做回“真心英雄”。于是,中国葡萄酒看似红透半边天,实则红艳其外,混乱其中。葡萄酒企业不要再找借口了,真正看看自己的内部管理,看看自己的营销策略与手段,看看自己的战略方向,看看自己对品牌的理解,真正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