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进口葡萄酒大体说来呈现以下特点

1、处于快速增长时期,潜力巨大。

  2、价格不透明,利润率相对较高。

  3、品牌繁多。

    如果从2001年卡斯特借张裕来到中国算起,进口葡萄酒有九年的历史,然而在短短的九年,包括旧世界和新世界的十余个国家的上万个葡萄酒品牌涌入中国。

  4、市场集中度低。

    除了拉斐等极少数品牌的销售规模上亿之外,绝大多数进口葡萄酒品牌的年销售规模都在100万以下。这和国产葡萄酒动辄十亿的销售额根本不在一个平台上。不客气的说,这点销售额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维持,就更谈不上发展了。

  5、市场同质化和产品同质化。

    主要表现在市场细分不足,几乎所有品牌的目标市场都是中高收入人群再加上职业细分。这种同质化造成价格的混乱,前几年200元以上的法国葡萄酒在一些葡萄酒专营店打出了50元的特价,有些团购渠道甚至卖到了30元。

  6、战线从前几年的一线城市延伸到了二三线城市。

    甚至到了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县级市。

  7、产品生命力较短。

    由于很多进口商原来并不是专业做酒,只是到国外去考察或者是海归派,大多入行不到三年,各自独立进货独立开发区域且资金实力不强,经营品种不多,下线区域代理不多,终端渠道不广的中小进口代理商。甚至在经营发展(进口、经销、零售)的定位上也非常模糊和摇摆。

  由于从事运营进口葡萄酒的进入门槛越来越低,产品结构与营销模式同质化现象开始严重,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发展也将面临瓶颈。而且无论是否专业、是否有实力的都搅和在进口葡萄酒市场上,太多的涌入者催生了整个产业的泡末,于是在进口葡萄酒企业、行业和消费市场必然会出现洗牌和变革,并在2010年开始进一步地尖锐、深化。

  于是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商们在多年探索中苦苦寻找适合进口葡萄酒的营销模式,并不断发展和更新这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