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1931年
1931年,张裕公司发生了一场大火,将公司烧掉了一多半,致使无法生产。当时在青岛保险公司任襄理的祖父郭彬(稚伯),与同属中国银行的烟台支行有关同仁共同研究,由支行贷款,以解燃眉。经当时的行长徐望之同意,并由徐出任张裕公司的经理(兼)。徐望之是学文科的,爱好文学并且功底深厚,银行内的同仁也多有喜爱文学之士。
正值此时,公司从国外引入的葡萄都已结果并投产使用,而品种名称还是外文,在工作中很是不便,遂提出以中文定名。当时由徐望之先生组织了公司和银行人员,于每周的固定时间在国际俱乐部准时研究定名。徐望之和银行人员多是江浙沪人士,说话带有“吴音”。在“吴音”中将“解”读做“嘎”,如把“解释”说成“嘎色”。其它两字的发音比较相近,这就是“解百纳”的来源。
同时命名的有: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品丽珠(Cabernet Franc)和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et),“解百纳”系三者的总称,其外文名称首字均为Cabernet,按照普通话发音可译成“嘎百耐”。此外:雷司令、琼瑶浆、贵人香、长相思、玫瑰香、梅鹿辄、魏天子、紫北塞等亦于此时得名。
从少到全:1956-1981年
1956年起,包括学习葡萄种植的留学生陆续前往苏联学习,带回了一些品种,有白羽、白雅、晚红蜜等。1958年-1978年间进行的轻工业部科研项目《优良酿酒葡萄品种选育》,实验了300多个葡萄品种,该时间段引进了一些品种,有白福尔、鸽笼白、白玉霓、白品乐、佳丽酿、黑品乐等。1976年-1983年的《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的研究》、1982年的《葡萄酒生产新技术工业性试验》、1983年-1990年在新疆鄯善、甘肃武威和宁夏玉泉建立葡萄园和葡萄酒厂,先后引进完善了葡萄品种并为其命名。
其中1979-1981年笔者在沙城工作期间为进口葡萄品种命名的有:霞多丽、白诗南、白雷司令、赛美容、米勒·特劳高、白麝香、西万尼;神索、佳美、歌海娜、内比奥罗、宝石解百纳、桑娇维赛、西拉、增芳德。后为简化美化改名的有:米勒、白品乐、美乐、黑品乐、宝石。
总结归纳:1998年
1998年,业内专家郭其昌、黎盛臣、罗国光、张茂扬、冯贻标、田栖静、郭松泉,为规范我国酿酒葡萄品种的名称、解决命名混乱的问题,以《酿酒葡萄的中文命名》为题,把国内现存品种进行了规范命名。虽然时隔十多年,其命名原则仍然是指导今后工作的金科玉律:1)尊重历史。2)尊重普通话发音。3)尊重葡萄酒的品位。4)尊重外文原文的发音习惯。5)尊重简单明了的称谓。
全面推广:2013年
1998年至今的十多年,各式各样的译名屡见不鲜,面对一个品种多个名称的现状,消费者对此很惶惑,统一酿酒葡萄品种译名的呼声已成大势所趋。笔者再次整理简化后,公布了《统一酿酒葡萄品种的中文译名》,新浪网作为中文译名的独家网络传播媒体,于2013年1月17日上线发布。为方便使用,市场主流的葡萄品种先行作为一个普及性的文件发出,随后还有《专业版》补充。
我相信一定会有一天,统一译名会成为一个行动准则,凡是与葡萄酒相关的产业和人们,都会自觉自愿地使用这些易懂易读、闻其名马上会和原文联系起来的《统一酿酒葡萄品种的中文译名》。到那时,历时80多年的品种命名终于古为今用受益大众,画个句号了。
又及:还有人提出规范产区名称甚至酒庄名称的,笔者认为:产区名称牵涉到地名,应该不是我等能胜任的,该由当地政府或使领馆出面统一名称后再通过媒体予以公布;有关酒庄名称,认为该由酒庄官方协调本地代理商解决,以免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