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为亚洲的航运、金融和贸易中心,其本身不出产葡萄酒,全部依赖进口。由于经济发达,又有着英国殖民地留下来的消费习惯,因此有着较为成熟的葡萄酒市场。在亚洲,新加坡年人均葡萄酒消费为2.1升,仅次于中国香港的人均3.5升。
新加坡作为亚洲的航运、金融和贸易中心,其本身不出产葡萄酒,全部依赖进口。由于经济发达,又有着英国殖民地留下来的消费习惯,因此有着较为成熟的葡萄酒市场。在亚洲,新加坡年人均葡萄酒消费为2.1升,仅次于中国香港的人均3.5升。新加坡人口数量近500万,以华裔、印度裔、马来裔为主,因此其葡萄酒市场与同为国际都市的香港又有所不同。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城市国家,在酒精类饮品的消费习惯上十分西化,特别在中青年一代和一些留洋归来从事国际贸易的老一辈消费人群中,大都将葡萄酒视为生活社交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之一,加之环境气候适宜常年居住,许多欧美人士因工作、移民、旅游等的频繁出入也为新加坡葡萄酒市场的消费习惯不断注入活力。
在这样一个良性环境中,新加坡葡萄酒市场的需求量呈逐年稳步增长趋势,消费总量虽不及中国或欧美许多传统国家,但经济实力、消费水平决定了它是一个高价值的市场。新加坡对外来新兴事物的强吸纳、包容能力促使各国葡萄酒商在推广其品牌过程中,将新加坡市场视为一块上佳宝地。
同时,新加坡有着良好的葡萄酒消费氛围,酒店、餐厅、酒吧等相关餐饮、娱乐、旅游等都是促进葡萄酒消费的主要渠道。在新加坡,几乎所有的正规餐厅都会按国家规定收取7%的消费税,而收取该税费的餐厅大部分都配有一些常用的葡萄酒酒具,并且其服务人员也经过基本的葡萄酒礼仪培训。
本文作者之一曾在新加坡工作,2013年春节期间再次重游狮城,逛逛当地葡萄酒卖场,发现了一些新特点。
特点一,新世界葡萄酒市场占比(以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为代表)不逊于法国酒,品种特别丰富。这从当地的酒类专卖店和大型卖场中新世界葡萄酒陈列的面积可以看出。
特点二,新世界葡萄酒价格优势明显。以澳大利亚葡萄酒奔富407的售价为例,折合成人民币才490元,如此高的性价比是中国游客心动,作者看到某位中国游客一次就购买了4瓶;而保乐力加的某款高端酒——圣·雨果的售价为75新币,折合人民币约为370元左右,而此款酒在国内某家电商的线上价格为690元人民币。
此地的法国酒特别是波尔多名庄酒,其价格优势明显不如香港,或许这与香港是全亚洲最大的葡萄酒贸易中心的定位有关。
特点三,气泡酒接受度较高。也许是时逢中国春节,所有卖场、专卖店都有单独的气泡酒陈列区,其中占据气泡酒高端的多为法国香槟,带礼盒的售价折合成人民币在500元以上;澳洲气泡酒占据中低端;而在酒吧等即饮渠道,品牌香槟则走得比较俏,如酩悦香槟。
特点四,干白的市场基础较好。作者从当地卖场的工作人员处得知,在新加坡干白与干红的比例大约为3:7,这个消费比例更接近西方国家中的葡萄酒成熟市场。
新加坡进口葡萄酒一般由当地代理商和分销商向终端渠道供货,但因贸易发达,渠道和价格比较透明,许多酒店、高档餐厅会直接向国外葡萄酒出口商订货,甚至连当地的大型连锁超市如NTUCFairPrice和ColdStorage等都会直接与国外出口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这些餐饮终端和超市卖场在新加坡葡萄酒市场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样化的选择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不断挑战着当地酒商的地位,同时也引导着新加坡葡萄酒的消费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