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平台所不同的是,上海法国葡萄酒文化中心是以传播法国葡萄酒文化、推广法国葡萄酒产品、促进法国葡萄酒销售、服务中国葡萄酒消费者为己任的非营利性机构。从这点上看,该中心所具备的非营利性、文化推广性等特点也在为整个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近日,记者与上海法国葡萄酒文化中心联席主席何炜进行了一番交流。 “主要服务进口商和大经销商” 《新食品·葡萄酒评论家》:作为一个拥有政府支持的非营利性机构,在哪些方面会吸引到进口商和经销商参与其中? 何炜:由于近几年国内进口葡萄酒市场发展迅速,国人对于进口葡萄酒的需求量增加的速度实际上已经超过实际的进口量。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许多葡萄酒的出口大国依然存在多种障碍使得我们没有办法全面、理性地进口一些高品质的葡萄酒。这些问题的发生是与国家间的文化差异、距离等因素产生的,当然目前国内都会有各种形式的展会,但市场上的信息流通依然没有那么通畅,这就造成了国内的葡萄酒商、消费者并不一定能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酒。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市场的实际状况和自身的经验,上海法国葡萄酒文化中心试图搭建一个国外出口商和中国进口商之间的直接桥梁,主要服务于进口商和一些大的经销商。 对国内的进口商而言,我们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首先是对于酒品的选择、品尝方便快捷;其次,我们有专家团队可以为进口商提供专业性的服务,用专业性的知识来增强他们对于法国酒品质的认知,帮助他们选好每一款酒;最后是价格优势,从中心选出的酒一定是酒庄最低的出厂价。 《新食品·葡萄酒评论家》:上海作为一个开放的港口城市,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涌入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进口商,您怎么看待上海的葡萄酒市场? 何炜:上海是一个海派文化很浓郁的城市,比较容易接受外来新鲜事物,同时也是一个港口城市。目前国内进口葡萄酒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上海进入中国市场的,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条件,上海的出口商和进口商最密集也最多,当然竞争也最为激烈,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市场。未来三年随着中国人均消费量的上升,市场会逐步完善,但是如何进一步地将市场推向成熟,这不单单是进口商就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这需要与众多的分销渠道来共同应对和解决。 “新世界葡萄酒欠缺地域特色” 《新食品·葡萄酒评论家》:最近几年,像西班牙、意大利和一些新世界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中的增速表现强劲。事实上,法国葡萄酒的进口量占中国葡萄酒总进口量的比重是在下降的,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这是否会成为进口葡萄酒未来的发展趋势? 何炜:可能是数据统计方法、口径的不同。从我得到的数据来看,从2009年开始,法国进口葡萄酒始终占据进口总额的半壁江山,而从2012年的前11个月的数据来看,法国酒已经占到总量的56.6%。而2011年是48.8%,从这个总量来看,法国酒的市场份额是呈增长的形势。而欧洲的其他葡萄酒主产国,如餐酒上有一定优势,所以从量上看,这些国家的酒占据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地扩大,但是在整个进口量上来看,法国酒大概占一半,金额上甚至超过一半,而新世界国家进口的葡萄酒份额还不足以和法国相提并论。从整个趋势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于法国文化的了解,法国葡萄酒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市场发展的份额会越来越大。 然而在低端酒上,新世界国家产的酒可能会在未来的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优势,他们主要是标准化的量产,用工业化的手段来做酒,在数量上有优势。而中国市场则更钟爱老世界的、带有浓烈地域特性的高品质葡萄酒,正如2012年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样,中国人喜爱的恰恰就是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而葡萄酒作为农产品也正满足这种特性,这也是新世界的葡萄酒所欠缺的。 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喜爱尊重历史、崇尚文化的国家,当然更偏爱具有历史传承性的东西,而法国的葡萄酒种植、酿造历史悠久,这是新世界的葡萄酒产酒国无法企及的。当然可能这几年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发展速度太快,广大的葡萄酒消费者可能自身也分不清酒的真正内涵在哪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就能体会和明白其中的道理。 《新食品·葡萄酒评论家》:有人预言,勃艮第酒会成为下一个热点,您怎么看? 何炜:我觉得勃艮第酒之所以会这么受关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它的酒变化多端,非常复杂、丰富,浓郁厚重。二是勃艮第产的酒本身在法国就被上流社会所推崇。同时由于产区并不是很大,产量有限,而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会喜欢不同产地、不同口味的葡萄酒,勃艮第当然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波尔多,从历史来看,它是法国出口最大的产区,所以名气才最大,当然这和它的地理条件也有关,通过海峡就直接到达英国,在海运不发达的中世纪,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推动波尔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近年来由于过度宣传的效果,波尔多才会在中国市场上被炒得那么热,相信随着整个市场运作的成熟再加上勃艮第酒自身的质量、特性,相信会如你所说,勃艮第酒会在中国市场上不断壮大。
“勃艮第酒会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