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国葡萄酒市场已经开始意识到定位多样化的必要,不管进口酒、还是国产酒,从过往的低端到近年的高端回归至以合理的营销策略、品牌效应及质量口感为依据,重新为产品量身定做档次及价位,这说明大部分生产商及进口商在新的买方市场竞争中已经思索何以为继的问题了。
高端酒卖不动了
高端葡萄酒品质高、价格高,其在奢侈品消费观念越来越强的中国市场,曾经一度疯狂。动辄1982年的拉菲,成为富人标榜自我品位的标识,成为商务宴会、私人派对上不可或缺的点缀。甚至有富商飞到法国酒窖去豪饮,令酿酒师心疼得“求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水涨船高的大泡沫突然破碎了。纵观今年以高端葡萄酒为主业的商家无一幸免。
张裕上半年葡萄酒销售收入下降19.9%,仅为19.46亿元。此外,张裕旗下三家子公司甚至亏损共逾千万元。与此同时,旗下拥有长城葡萄酒等品牌的中国食品,其葡萄酒销量也同比下降幅度高达34%。
对于惨淡的成交量,中国食品表示,严控“三公消费”和限酒令政策令高端酒类的需求应声下跌,加上进口葡萄酒企业的激烈竞争,均为业务带来严峻挑战。自去年中央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后,有关抑制公款消费、反对铺张浪费等相关规定相继出现,在此背景下,挂钩于“三公消费”的高端葡萄酒行业受到冲击。
业内人士表示,政府部门曾经一度是采购高端葡萄酒的主体,但随着限制“三公消费”影响的进一步加大,诸多葡萄酒企业营销、公关的难度也在增大。对于国产葡萄酒企业来说,真正的发展机遇并不应该依赖于国家的规定或政策,而是应该来源于企业自身的产品结构与经营策略。作为葡萄酒企业,要逐渐把以政府消费为主转到商务消费、个人消费上来,应该在不断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找到自己的定位。
一般来说,“三公消费”的限制对于以团购渠道为主的酒商影响更大,而对于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酒商来说,反而是一个机会。依靠“三公消费”为主体的企业业绩虽然急剧下滑,但是个人消费市场却仍在保持增长态势。以个人消费为主要来源的红酒销售商正在受益。
中国食品预计,随着高端葡萄酒泡沫的破裂以及理性消费的回归,葡萄酒将由之前的宴会等政府商务诚更多地走向中低档大众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