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汝显介绍,原产地管理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名酒管理的一种重要管理措施,对于品质保证、产品质量是重要手段,譬如法国对于红酒就有产地管理规则,只有这类葡萄酒才能标明产地。此类葡萄酒比普通的餐酒价格高两三倍。
由于管理水平低下,国内很多红酒企业,虽然也标榜原产地,然而原料实际上来自于天南地北,有的还大量进口原料,勾兑后以产地酒出品,这是行业潜规则。
白酒行业专家铁犁说,原产地保护执行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浑水摸鱼的现象。加之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导致管理并不严格。从茶叶到水果,从调味品到水产品,“傍产地”的现象也很常见。
一些受到保护的企业发现不需要提高品质,只要“躺着”发售“许可产品”,就能轻松赚钱,这种做法最后只会“自毁长城”。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旦得到确认和公告后,其声誉会得到很大提升,相应的效益也会显现出来。在专家看来,滥用“地理标志”这一“金字招牌”现象频频出现,必须严加治理。
国外对于造假或者鱼目混珠的行为,违法成本极高,可能会被驱逐出这个行业。吴建华说,我国应加大对“地理标志”的后续监管力度,建立“失信者”黑名单,对肆意标注“地理标志产品”的做法坚决制止。
酒业也要降虚火。“国内白酒产能过剩严重,散乱突出,企业从3万多家压缩到1万多家,预计本轮大调整还要淘汰一半以上。”铁犁说,随着国家标准规范的进一步加强、产业集中度的增加,将来骨干企业主导、约束原产地规范化的趋势会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