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十万亩葡萄生态效益显现

2008年,焉耆成立葡萄产业发展工作领导班子,围绕霍拉山东西戈壁冲积扇制定规划,随后建起葡萄产业园区。利用三年时间,将东、西戈壁全部改造为生态葡萄园。2011年,焉耆形成十万亩的葡萄种植规模。

   焉耆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陈伟坦言,对于建设者最初的设想而言,葡萄园的生态效应是一笔“意外收获”。“起初并没有想到葡萄园还能成为防治风沙的屏障,因为前几年刚到这里定植葡萄时,幼苗很小,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随着定植规模越来越大,葡萄长势越来越好,现在葡萄园防风固沙的效果一年比一年好。”

   七个星镇老城村村民闫存福一家世代居住在村里,“我家种了十多亩棉花,还有树苗,以前每到春天,狂风和沙子能把棉苗打坏,把树苗刮断,损失很大。今年虽然风多,但基本不大,而且掀不起沙子。”

   “因为位于山前地带,加上东、西戈壁都是沙砾式戈壁,特别容易形成山洪,以前雨天就是命令,全村上下要多次组织防洪、抗洪 。”田亚明说, 如今,葡萄园涵养水源的作用日益明显,镇里每年遭遇洪水的次数逐年减少。

   片片葡萄园产生的生态效应还在持续“发酵”。据了解,目前十万亩葡萄基地已形成戈壁“绿海”的美丽景观,焉耆准备将葡萄基地纳入霍拉山景区的整体旅游规划中,并联合一批园内葡萄酒生产企业,积极发展集葡萄种植、酒堡参观、农家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