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添加塑化剂能使低档酒变成高档酒,三年新酒因此能“酿”出“好看好味”的年份酒

  日前深圳一位秦先生却向媒体爆料称,添加塑化剂能使低档酒变成高档酒,三年新酒因此能“酿”出“好看好味”的年份酒。

  对此,多名业内人士表示,人为添加塑化剂几无可能,白酒行业利润高,不必冒违法风险,但年份酒的混乱确实存在。

  日前,深圳一位食品工程专业出身的秦先生向媒体爆料称,作为行业潜规则,添加塑化剂DBP能使低档酒摇身变成高档酒,让三年的白酒“酿”得如30年那样“好看好味”。

  秦先生认为,塑化剂一定是在生产过程中添加或在临时储藏过程中产生的,所谓“包装和运输过程中迁移“的说法说不过去,因为运输过程迁移的量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酒鬼酒在道歉中称要查查“包装、运输”,但他认为真正要查的是生产,以及临时储存过程。

  “添加塑化剂可以使生产不久的低档酒,短时间内变身高档酒,从而卖高价赚黑心钱。 ”秦先生说,只要检测二三十年前各种白酒,看BDP所含比例,便可知道如今的“陈酿”是否是人为添加而成的。

  秦先生的爆料让不少网友惊呼可怕,并质疑:“市场上那么多年份酒,当年哪个企业这么有眼光?白酒总量十年翻番,但现在很多企业的销量何止翻番,不造假,怎么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呢? ”还有人调侃:“一直以为自己是喝过些年份酒,最近才发现只是吃过些塑化剂而已。今天肝还没有变成塑料,真是幸运。 ”而微博认证为财经评论员的刘戈认为,尽管无法判定塑化剂和年份酒之间的关系,但凭借常识,所有的年份酒都是扯淡。 “除非民间有个别遗落的,厂家手里根本不可能有长期的存货。 ”

  “刚刚酿出来的新酒和年份酒相比,确实在液体的醇厚度上有差异,因为储存时间长,年份酒有所挥发,会出现挂杯现象。”但上海市酿酒专业协会秘书长吴建华认为,看上去厚一点的年份酒,并不意味着添加了塑化剂。

  “塑化剂不是食品添加剂,一旦人为添加在白酒中,就是违法犯罪行为,得不偿失。 ”吴建华坦言,从未听说和发现有白酒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塑化剂,“白酒盈利空间很大,毛利率可以达到70%、80%,一旦添加塑化剂被发现,整个企业都可能垮台,代价太大了,企业没必要冒险。 ”

  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也表示,白酒里的塑化剂是不可能、也不需要、也不应该人为添加。“酒鬼酒事件的发生,从它的污染含量来看,还是一种迁移,可能在生产工艺中使用塑料的管道、容器、塑料膜等塑料材质的器具所导致。 ”

  针对中酒协声明中提到的 “高档白酒中塑化剂含量较高,低档白酒中含量较低”的说法,吴建华表示,这是因为高档酒以高度数酒为主,且多为年份酒,储存时间长了,自然塑化剂迁移量增加了。厉曙光进一步解释称,高度酒里的塑化剂含量从理论上讲会比低度酒里的要多,酒精的脂溶性导致塑化剂的迁移。对于秦先生爆料的“塑化剂增稠,新酒变年份酒”,他也不认同,“塑化剂加入白酒后没有增稠的作用,这是个误解。 ”

  事实上,除了塑化剂隐患,年份酒的标准漏洞也让其陷入勾兑之谜。

  “年份酒的鉴定在业内被戏称为‘哥巴尔赫猜想’,实在是一个难题。 ”吴建华表示,由于每个企业、每个品牌同一年代的年份酒的理化指标存在很大差异,难以拿出一个标准来鉴定年份酒真假,基本靠企业自己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