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出口部总监MichelNegrier

 

  关于拉菲
   
    记者: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一共拥有多少酒庄?这些酒庄分别有哪些特点?

    MichelNegrier: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在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酒庄,只有俗称的大小拉菲产于拉菲古堡,其他品牌的葡萄酒都产于各个酒庄。

    除在波尔多地区的6个酒庄(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杜哈特米隆古堡Chateau Duhart Milon、莱斯古堡Chateau Rieussec、乐王吉古堡Chateau L'evangile、卡瑟天堂古堡Chateau Paradis Casseuil和岩石古堡Chateau Peyre Lebade)外,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分别在法国朗格多克地区、阿根廷、智利都拥有自己的酒庄。此外,集团还在中国蓬莱与中信集团合作投资建设葡萄园DBR—CITIC Wine Estate。
   
    记者:中国消费者所熟知的“大拉菲”、“小拉菲”具体指什么?

    MichelNegrier:“大拉菲”只产于波亚克产区顶级一等酒庄——拉菲古堡,正标上印有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字样。瓶套上印有城堡的缩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精致的酿造工艺使它拥有世界顶级的优秀品质。

    “小拉菲”正标名称为Carraudes de Lafite-Rothschild,具有与正牌相近的品质,酒的名字来自于与拉菲古堡所居的小山丘接壤的卡许阿德台地。由于其产地卡许阿德台地的风土特征,加上所含的梅洛比例比正牌要高,具有其独特个性。大小拉菲的区别在于酿造的工艺、陈酿的时间、酿造葡萄的挑选。

    记者:是不是可以说,大小拉菲是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最高端的产品?

    MichelNegrier: 毋庸置疑,大小拉菲的确是我们最高端的产品。然而,秉承同样酿造工艺的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各子产品系列中,也不乏一些特别优质的年份精品酒。

    记者:大拉菲每年产量多少?小拉菲每年产量多少?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精选系列每年的产量多少?

    MichelNegrier:拉菲古堡平均年产量在180,000瓶到240,000瓶(750毫升/瓶),小拉菲年产量在240,000瓶到300,000瓶(750毫升/瓶)。精选系列每年大约在10,000,000瓶到11,100,000瓶(750毫升/瓶)

    记者:面对如此众多的子品牌,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下子品牌是如何保持其品质的?

    MichelNegrier:从拥有拉菲古堡以来,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一直秉承着对土地的尊重,对葡萄种植、采摘等过程的严苛与精益求精,成熟的酿酒技术,加上完善的陈酿系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统,都是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发展任何一个产品系列,这些理念、工艺与技术都是品质的最佳保证。

    与此同时,拉菲独家自主运营的橡木桶工厂保证了所有产品的结构,单宁的充沛,而专业的合作伙伴和营销网络,全程专业的物流仓储,保证了产品出厂后最好的状态。

  拉菲在中国

    记者:拉菲酒的降价是否说明葡萄酒市场泡沫破碎?是否意味着中高端葡萄酒市场已经衰弱?

    MichelNegrier:近年拉菲的降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由于法国名庄酒的公开市场制度,价格的涨跌一直是存在,特别容易受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二,拉菲作为市场的标杆,关注度高, 容易被放大其价格涨跌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之前部分中国消费者和投资者对葡萄酒缺乏充分了解,过多的投机资金进入葡萄酒市场,跟风追捧现象较为普遍。如今,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消费者在葡萄酒市场上的选择范围十分宽广,对拉菲的了解和喜爱也日趋成熟,这也正是我们所期待的,这才是市场和品牌发展的持久之道。

    记者:现在坊间盛传的“十瓶拉菲中九瓶是假的”这一说法是否属实?

    MichelNegrier:这种说法是非常不正确的,我们在过去的4年里一直坚持维权打假,但是我们很少看到真正的假拉菲产品,即便有,也是少量的粗制滥造,因为我们的产品在制作的细节有很多工艺是比较难仿造的,反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利用消费者对我们产品缺乏了解而制造的模仿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消费者和媒体对我们的产品系列也不了解,往往会把我们的精选系列当成假的大小拉菲,从而将系列产品的销量认为是大小拉菲的销量。同时,葡萄酒是一种以年份来生产和消费的产品,市场所流通销售的通常是数十年以上的库存。 所以,绝不能单凭销售数量就论定市场上的产品都是假的。  

    记者:假拉菲现象对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是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集团又将如何打假?

    MichelNegrier:我们需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这个现象。 首先,我们肯定中国市场对拉菲产品的认可,从而造成了跟风模仿的现象。再就是当一个市场在其成熟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个从不了解到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里有模仿是肯定的,因为大家都喜欢这个产品,都希望学习这个产品。当然,对品牌的负面影响确实存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对中国葡萄酒市场和消费者的伤害更大,因为这种现象会妨碍消费者正确认识产品和市场,使得不理性的消费得以继续。

    同时,我们也对中国政府的努力和中国市场的潜力感到信心十足。过去的4年里,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维权措施,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打假,并已取得可喜的效果。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品牌文化的认知,我们相信中国葡萄酒市场会日趋回归到理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