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威士忌第一人”、苏格兰威士忌“执杯大师”--深耘威士忌市场30年的宋后篪-专访

寰盛洋酒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麦卡伦高级品牌经理夏禹(左)麦卡伦特别年份系列全球总监David Cox(中)英国爱丁顿集团大中华地区总监宋後篪(右)共举麦卡伦特别年份系列酒

初见Charles宋后篪,儒雅而健谈,在他位于上海新落成的办公室里,轻声低语地接受记者访问。而他背后,除了爱丁顿集团中国区总经理这样的职位,还有“亚洲威士忌第一人”、苏格兰威士忌“执杯大师”这样的行业声名和头衔。“执杯大师”是全球苏格兰威士忌协会对于推广威士忌文化杰出贡献者的最高肯定,目前全球仅有107人获此称号,而宋后篪是其中唯一一位中国人。

这个10月,宋后篪所领导的爱丁顿中国正式搬迁至上海徐家汇(002561,股吧)港汇中心,超过160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一侧,出现了爱丁顿集团第一个麦卡伦体验中心,依据苏格兰总部的设计打造,通道尽头处陈列着麦卡伦各阶段、各年份佳酿,其中不乏早已绝版的限量珍藏款。

作为全球高端苏格兰威士忌企业,爱丁顿集团旗下拥有包括麦卡伦酒厂、高原骑士酒厂、格兰路思酒厂以及宝格酒厂在内的多家烈酒厂及烈酒品牌,而其中的麦卡伦威士忌,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单麦威士忌行业的领头羊地位,多次创下苏富比拍卖纪录,是收藏家和投资者竞逐的对象。

对于宋后篪来说,集团将第一个麦卡伦品牌体验中心落户上海,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不言而喻。这个崭新的区域可以助力他完成多重任务,包括加强与当地市场联动、产品销售与配送服务升级、推进与其他机构和高端品牌的合作跨界、加深消费者体验等。

这是深耘威士忌市场30年的他的高光时刻。要知道,30年前,宋后篪初入行时,在华人语境里,“威士忌”和“麦卡伦”还都是陌生词汇,“我1995年开始在台湾推广麦卡伦的时候,一年售出还不到30箱。”而宋后篪就这么筚路蓝缕地传递威士忌文化,一点一滴将这片市场开拓成今天的模样。这也是他获得苏格兰威士忌“执杯大师”称号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威士忌世界,“执杯大师”是一个稀有的荣誉,全球仅有100余位。“执杯大师”无疑拥有非常丰富的苏格兰威士忌知识和经验。自1990年1月加入爱丁顿集团至今,30年间,宋后篪带领他的团队在中国地区施教了超过2.5万名消费者,其中他本人亲自施教超过8000名。他在国内培养了众多威士忌拥趸的同时,也成功奠定了麦卡伦等品牌在亚洲市场的极高地位。

苏格兰双耳小浅酒杯(TheQuaich)是执杯者协会的象征,源于盖尔语的“cuach”,自17世纪起用银质打造,代表着“信任”、“爱”和“友谊”。执杯者协会的座右铭也源自盖尔语,意思是“永远的生命之水”。像酿造沉睡经年的酒液一样,成就一位真正的“大师”、开拓一片成熟的市场,都需假时日之功,或者说是一件不能计较时间的工作。

而对宋后篪来说,他可以无视时间,却不喜一成不变。他不是那种享受安静生活的人,而是“都市节奏型”,对自己非常有要求:“即便做同一个职务,还是要有变化。每天会去想不同的事情,怎么突破、怎么接受挑战……”如此下来,30年的岁月,既不漫长,也不乏味。“有人觉得3年、5年都很长了,但酒不是这样。在中国做酒,可能一辈子、两辈子都做不完。从酒文化上来讲,20年、30年,只是一个很少的时间。”

时间的朋友

《21世纪》:请问你与威士忌或者麦卡伦最早的渊源?

宋后篪:我早年曾在麦卡伦酒厂实习,在那里看到实际操作跟理论上不一样的东西。每制作一瓶酒你需要记录名字,因为要对这个酒负责。那时电脑还不发达,人工很重要。另外印象很深的是蒸馏这个部分,是相当枯燥单调的工作,尤其是对我们这些习惯快节奏生活的中国人而言。

《21世纪》:你已经从事威士忌行业近30年。是哪些因素使得你的职业生涯这么稳定恒久?

宋后篪:我是1990年入这个行业,一路下来,其实没有考虑时间的问题。当你做一件事情做得有兴趣的时候,不会去在意时间。岁月如梭,可以说我是这么体会的。

《21世纪》:在中国,你已经目睹了近30年之久的威士忌市场变迁和文化普及,留有哪些深刻印象?是否推动了某些转变?

宋后篪:我1995年开始在台湾推广麦卡伦的时候,一年售出还不到30箱。那时候人们对它没有认知,对单一麦芽也没有认知。我记得第一次开记者会的时候,没有人喝单一麦芽威士忌。必须不停地沟通,给人解释,下慢功夫。上课、与消费者面对面沟通,是最核心的方式。说到转变,其实从酒文化上来讲,20年是很短的时间。有人觉得3年、5年很长了,但是酒不是这样。我入行30年来中国的喝酒文化没什么改变。改变文化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改变五千年的文化则更难。我们中国人礼仪上是讲干杯的,外国人则比较节制。我觉得不应该从改变文化这个角度去做,而应该去了解产品。先懂酒再干杯,和不懂酒就去干杯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