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葡萄酒酿制:自然发酵法和加曲法

中国古代社会葡萄酒酿制:自然发酵法和加曲法

葡萄酒的酿制历史由来已久,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前,生产设备落后、酿酒技能和经验都有限,在这样的境况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依然利用自己的智慧酿制出了简单的葡萄酒。在那个年代的部分文学作品中,可看到当时葡萄酒酿酒技艺的影子。

在古代,中国葡萄酒的酿制技术大体可分为自然发酵法和加曲法。因为葡萄皮表面本来就生长有酵母菌,可将葡萄发酵成酒。因此,葡萄酒无需酒曲也能自然发酵成酒。唐代苏敬的《新修本草》云:"凡作酒醴须曲,而蒲桃,蜜等酒独不用曲"。

另一种中国古代葡萄酒酿制方法是加曲法。由于我国人民长期以来用曲酿酒的传统观念中,酿酒时必须加入酒曲,再加上技术传播上的障碍,有些地区还不懂葡萄自然发酵酿酒的原理。因此,便有了加曲酿制葡萄酒的由来。如北宋的

著名酿酒专著《北山酒经》中所收录的葡萄酒法,与黄酒酿造法相似:“酸米入甑蒸,气上,用杏仁五两(去皮尖)。蒲萄二斤半(浴过,干,去皮,子),与杏仁同于砂盆内一处,用熟浆三斗,逐旋研尽为度,以生绢滤过,其三半熟浆泼,饭软,盖良久,出饭摊于案上,依常法候温,入曲搜拌。”

该法中葡萄经过洗净,去皮及籽,正好把酵母菌都去掉了,葡萄只是作为一种配料,因此不能称为真正的葡萄酒。葡萄作为配料,并米同酿的作法甚至在元代的一些地区仍在采用。如元代诗人元好问在《蒲桃酒赋》的序言中写到:“刘邓州光甫为予言:吾安邑多蒲桃,而人不知有酿酒法,少日尝与故人许仲祥,摘其实并米饮之,酿虽成,而古人所谓甘而不饴,冷而不寒者,固已失之矣。”这些文学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社会葡萄酒酿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