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很大,尤其在科研和资金方面。”甘肃紫轩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酿酒工程师张竹林向采风团成员介绍说,“我们建了甘肃省第一家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年嘉峪关市科技局和工信委给我们的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因此企业才可以研发出如此多的酒类品种。”
据介绍,紫轩酒业于2005年6月开始建设,总体建设规模规划为年产葡萄酒5万吨,计划分三期建设。目前,年产1万吨葡萄酒的一期工程已全面完成。拥有干型葡萄酒、冰酒、利口酒、葡萄烈酒(白兰地)等四大系列八十多个品种。
张竹林说,紫轩酒业五万亩的葡萄园基地处在戈壁滩上,全都属于沙砾土壤,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葡萄园面积非常大,冬天嘉峪关的温度又比较低,所以造成冬天埋土防寒比较困难。机械化埋土防寒也存在对架型要求高、砂砾土的空隙比较大埋土埋不实的弊端,有可能使葡萄苗在冬天都被冻死。
他向采访团一行透露了如何让葡萄苗“过好冬”的“秘籍”,“现在我们采用了抗冻性嫁接苗,嫁接苗对埋土的要求不是那么精细,可以使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这使得我们近几年葡萄产量有了稳步提升,再也没有出现过大面积的霜冻灾害。”除了运用科技的力量成立嫁接苗繁育中心“对抗”自然低温,紫轩酒业还采取“校企结合,成果共享”的方式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研究葡萄改良,与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合作研究葡萄酒生产工艺。
据了解,针对戈壁缺乏水资源灌溉的问题,科技再一次“战胜”了大自然。“以前我们灌溉葡萄园都是建水库,从河里引水来灌溉,本地区水资源比较紧缺,农业大面积灌溉非常费水,我们用水又有配额,很难满足我们的需求。现在我们采取膜下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管理,使我们的用水量减少了百分之七十。”张竹林说。
“甘肃葡萄酒产业的特点是大企业规模企业(定义是年产5千吨以上)为主,产业结构合理,而各个小产区产品(武威、民勤、张掖、嘉峪关),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差异明显;甘肃的葡萄酒企业在产品的细腻和工艺的精准还需要加强,很多时候存在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当日,采风团成员、中国著名葡萄酒专家郭松泉在紫轩酒业品评了葡萄酒,并对甘肃葡萄酒产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郭松泉指出,甘肃葡萄酒需要加强市场推广,“会做不会卖是不行的,要坚持不懈地打造有甘肃本地特色的酒类品牌,要用种葡萄和酿酒的精神去开拓市场;要用丝路文化浸润甘肃葡萄酒,使甘肃的葡萄酒产业走出去,要有产区自信、品牌自信、产品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