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雄:一位银行家的“红酒心语”

香港银行家张建雄先生最近出版一部《红酒心语》,他在其中一篇《中国红酒两千年》写道:“谈到红酒在中国,我辈张氏宗亲有莫大关系,第一位张氏中人是汉武帝时代的张骞出使西域,曾落脚大宛,带回来葡萄名种……及至两千年后,曾在荷属印尼经商的广东人张弼士,在山东烟台设立张裕葡萄酒厂,至今忽有百年矣……”

  如果说第一位张门人张骞为中国引进了葡萄苗,第二位张门人张弼士为中国引进了葡萄酒酿造技术,那么,第三位张门人张建雄先生则是以一部《红酒心语》引进了西方的葡萄酒文化。

  出生于香港的张建雄先生1973年获加拿大约克大学MBA学位,返港后先后任职美国大通银行、法国里昂信贷银行,驰骋国际金融界三十年,纵横欧美十五载。公务之余,张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品万瓶酒,写出了一部15万字的《红酒心语》,全书分为“入门篇”、“进修篇”、“年份篇”、“食品篇”、“投资篇”等,从酒庄到酒市,从酒瓶到酒杯,从酒塞到酒刀,从酒色到酒香,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堪称一部葡萄酒百科全书。

  欧洲华人学会会长、德国汉堡大学终身教授关愚谦在序言《喝西洋红酒得慢慢来》写道:“建雄兄这本引人入胜的《红酒心语》在中国上海出版,正赶上红酒在中国吃香流行的时候,太是时候了。既然,葡萄红酒是泊来品,是欧洲人先发明的,那么我们中国人也应该学学欧洲人饮红酒的习惯。”

  著名经济学家、香港《信报》社长林行止先生在序言《讲究味蕾艺术,无穷滋味需加文字点染》写道:“他的《红酒心语》,受了西风洗礼,纵有酒色、酒香、酒温、酒年份……的种种迷思,却鲜有放浪形骸、不识天高地厚、不问合理价格、不惜伤身坏品的醉话。浅斟低酌的学问,沉积着实惠人生、理性消费。”

  曾为接待大卫?洛克菲勒紧急采购葡萄酒

  张建雄先生第一次亲密接触葡萄酒,是在1977年的一次半商务私人宴会中。那时候,风华正茂的张建雄先生正在美国大通银行台北分行工作。却说有一天,张先生临时接到通知:上司要在家中举行晚宴,准备宴请前来台北巡视的大通银行董事长大卫?洛克菲勒先生。由于台湾买不到能够对得起洛克菲勒家族的顶级葡萄酒,张建雄奉命紧急飞赴香港采购。

  可是,当时的张先生对葡萄酒也属“初哥”,他只好跑到图书馆去查资料——那时候没有Internet,更没有Google。经过一番临时抱佛脚,他这才知道最顶级的葡萄酒在波尔多和勃艮第,终于买得波尔多红酒、勃艮第干白各1箱,匆匆赶回台北。

  从此,张建雄与葡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巴黎空运回10箱红酒

  1979年,张建雄先生加盟法国里昂信贷银行,随后赴巴黎任职。身在法国,当然少不了喝葡萄酒。不过,点酒有法国同事,买单有法国老板,用不着他操什么心。

  直到1982年的一天,正在马尼拉出差的张先生为了庆祝一笔生意的大功告成,在半岛西餐厅点了一支1970年份的拉图(Chateau Latour),酒确实是好酒,但到买单的时候,他吓了一跳:这支酒的价钱,居然是酒店一天房价的两倍!

  交了这笔昂贵的“学费”,张先生从此开始认真研究葡萄酒,利用在巴黎工作的近水楼台之便,经常驱车南下波尔多左右两岸、勃艮第金丘夜丘,游历拉图、玛歌、奥比昂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等顶级酒庄,并经常光顾巴黎“老佛爷”商店二楼的红酒部,以专业精神去探索葡萄酒的奥秘。关愚谦教授说:“我非常喜欢把建雄夫妇请到家里吃便饭,因为他每次必带高级法国红酒来。凡是他带来的酒,我从来不看是什么牌子,即使看也看不懂,永远是不会错的。”

  1987年,里昂信贷银行派张建雄驻扎洛杉矶,任美国西部负责人。在此期间,他又对以加州地区为代表的“新世界”的葡萄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90年张先生调任台湾地区总经理,1995年调回巴黎任北亚区经理,1997年又返回香港任亚洲区金融总监,当他举家从巴黎返回香港定居的时候,随飞机空运回10箱红酒,都是他平时收藏的各种名贵佳酿。这10箱只是一些年份久远的珍藏,那些年份还不算太长的红酒,仍留在巴黎寓所的酒窖里。

  一瓶和自己同龄的勃艮第红酒

  张建雄先生不愧为一位银行家,在他的《红酒心语》里,就收录有《红酒投资学》、《红酒经济学》、《蓝筹红酒颂》、《八十、九十年代通论》、《1995年至2001年波尔多佳酿酒价品评》、《2002年波尔多新红酒市况分析》等文章,堪称红酒投资指南。

  在巴黎工作期间,张先生给自己定下的日常餐酒采购线是:80~100法郎。不过,作为职业银行家,张先生自然深黯投资之道,“每年看到品质好、价钱合理的都会大量入货”,当然,遇到难得的名酒,几千法郎也不在话下。

  在张建雄先生的珍藏里,有1982的玛歌、1975年的欧颂、1972年的奥比昂……其中最宝贵的一瓶,当数那瓶1947年的波马尔(Pommard)。那是在1995年游历勃艮第时偶然买到的,当时的成交价是2000法郎。据张先生介绍,这瓶酒从1947年至1995年,48年来从未离开过原产地,实属可遇不可求。拿到手后,张先生视若珍宝,在搭乘TGV高速列车返回巴黎时,一路小心翼翼地护着酒瓶,让它保持直立,以免受到震动而产生“晕瓶”。在他从巴黎托运10箱红酒回香港时,只有这瓶酒是随身携带的。

  在张建雄先生心目中,这瓶1947年的波马尔之所以格外珍贵,除了品牌名贵、价格昂贵,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瓶酒正好与张先生同岁,都是1947年“出产”的。

  畅酣淋漓的“馋游人生”

  张先生常年酬酢频频,品多方佳酿,尝各色美食,自称“馋游”。香港《信报》曾请他开设“过境候机室”专栏,与众人分享“馋游”心得,最近亦结集出版《馋话连篇》、《馋游四海之欧美》、《馋游四海之日韩、东南亚》,上海作家毛尖在书评《红酒,太太,鹅肝酱》写道:“张建雄先生美食半生,敬吃精神可谓职业。”

  除了“馋游”,张建雄先生还先后出版《商海兴亡》、《钱眼见闻》、《二十年目睹金融怪现象》、《日本经济发展四大教训》、《商鉴——国际知名企业失败案例分析》等多部金融管理著作,既涉及“杠杆收购”、“安然破产”、“德崇证券兴衰”、“联合航空收购战”等严肃话题,也研究“MBA土洋之辨”、“高级经理人症候群”、“CEO婚姻管理”、“CEO背后的女人”……风趣幽默,畅酣淋漓,仿佛也飘着酒的味道!

  目前,张建雄先生受聘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香港城市大学教授EMBA课程,专攻跨国企业研究。当然,张先生永远也忘不了他的跨国红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