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酿酒师李春光--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996年,李春光进入山东轻工业学院葡萄酒酿造专业学习,师从业界老前辈尹卓容老师。对于李春光来说,大学时最美妙的记忆就是葡萄酒。每逢课余时间,他都会跑到尹老师的酿酒实验室一边帮忙,一边学习。“有一年春节,尹老师给了我一瓶干白葡萄酒,当时国内葡萄酒市场还是甜型红葡萄酒的天下,我第一次接触了干型葡萄酒和白葡萄酒,这为我打开了认识葡萄酒的大门。”

  1999年,李春光从学校毕业,正赶上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在蓬莱建厂,在老师的推荐下到了烟台长城工作,这一工作就是13年。这些年里,烟台长城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已经成长为葡萄酒业内名列前茅的大企业,创下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一个奇迹。李春光也从刚开始的车间酿造工,一步步升任生产部经理。他还在2010年重返学校攻读现代葡萄酒酿造专业的工程硕士,并于去年顺利通过答辩,同时还通过了国家葡萄酒一级品酒师和高级酿酒师的考核。

  2001年,烟台长城的发酵车间落成,李春光也开始他一年一度的发酵工作,他说:“一个酿酒师一辈子能经历的榨季也就30来次,所以每个榨季都要很珍惜。”为此,在每一年榨季来临前,李春光就早早地开始想题目,做实验方案。到了榨季,就开始了忙碌的实验:尝试新的工艺,尝试新的酒种,尝试新的配比……直到满意为止。2012年,李春光试验了大木桶发酵陈酿霞多丽干白、小芒森陈酿型甜酒和蛇龙珠桃红等新酒种,在蓬莱葡萄酒局组织的新酒品尝活动中,得到了酿酒师们的肯定。

  扎根蓬莱,尊重风土

  十余年间,李春光不仅在酿酒方面积累下了经验,对于蓬莱产区的认识也更深了。在他看来,要想酿出好的葡萄酒,首先要摸清当地的风土条件。这里以丘陵地貌为主,富含棕壤土,地质多为花岗岩、石灰石和玄武岩,十分适宜葡萄根系的生长。另外,这里的气候温和,葡萄生长期长,特别是靠近大海的葡萄园,能使葡萄带有清新优雅的香气,酿出的葡萄酒也别具风味。

  当问到他“为什么对于风土这么推崇”时,李春光举了个例子。2011年初,他到意大利考察学习,把各个葡萄酒产区转了一圈。这次考察学习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意大利各个产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从起泡酒到清新的红酒,从陈酿的红葡萄酒到工艺独特的Amarone,每个产区都根据自己的风土条件,选择最合适的葡萄品种并酿造出最好的葡萄酒产品。

  葡萄酒的质量先天在于葡萄。对于“好的葡萄”,李春光认为单单“以糖定质”的做法有些不足:“蓬莱属于季风性气候,葡萄的潜在质量与糖度的相关性比较差。从长远来看,评价当地葡萄的质量,应该效仿勃艮第,先固定地片及葡萄园,结合要做的葡萄酒类型,综合考虑糖度、酸度、百粒重、着色,多酚等因素。总之,评价葡萄的质量,还要考虑到葡萄的风土条件所带来的综合因素。”

  细节决定一瓶葡萄酒的好坏

  关于“如何酿制优质葡萄酒”,李春光的观点是“细节决定成败”。葡萄酒终归是饮品,所以不能简单的只从它的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和产品安全等方面入手。可以试想一下,为什么这些指标几乎一样的葡萄酒产品在评分中,有的70分,有的却可以达到90分以上?这与酿酒中的细节有很大关系。比如在酿造工艺上,要根据葡萄的潜质酿造合适的葡萄酒。“蓬莱作为全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具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在红葡萄酒的生产上,蓬莱产区要避免同质化,生产有产区特色的产品,比如芳香型轻质红葡萄酒。此外,蓬莱产区的陈酿型葡萄酒的潜力也很大,关键是要尊重风土,潜心研究品种区域化,优化葡萄栽培。这需要时间,尤其是陈酿型葡萄酒,葡萄树龄高了,风土也摸清了,届时蓬莱产区也能酿出世界顶级的陈酿型红葡萄酒。”

  他认为对于“适应市场”这个细节也要认真对待。“我们生产的是市场认可的优质葡萄酒。在每一次收获的时候,就应该根据葡萄的潜质,设计葡萄酒的方向,以满足市场需求。当然,也是由于受市场的限制,留给酿酒师的发挥余地并不太大。烟台长城在这个框框里,成功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类型:既有橡木味,果香味又突出,即介于新鲜的与陈酿型之间的葡萄酒。”

 做一棵葡萄老藤

  李春光闲暇之余喜欢跟产区内其他酿酒师相聚,把各自淘换的特色酒放在一起品尝,共同交流对葡萄酒及其产区的理解,每次都有收获。他还喜欢阅读与葡萄酒相关的各类书籍。但问及他个人的生活目标,李春光不无学究气地对记者说:“我的目标是对酿酒细节的不断探索,所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些细节落实到位。我希望自己像一棵深深扎根在蓬莱的葡萄老藤,充分展现这方水土的迷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