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国产葡萄酒产量的上涨,预计2016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消费国。相比欧洲等国,中国葡萄酒市场与世界第一大葡萄酒消费国美国的葡萄酒市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市场的现在,将有可能是中国市场的明天。
法国将失去领跑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优势 2015年美国的葡萄酒销售数据显示,意大利葡萄酒继续领跑美国进口葡萄酒销售市场,以11.8亿美金销售额,位列进口葡萄酒第一位。占据中国进口葡萄酒46.2%市场份额的法国葡萄酒,2015年度在美国商超渠道的销售额位列第五,排在意大利、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新西兰之后。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目光将不局限于法国葡萄酒,从中国葡萄酒进口总量可以看出(如下图表示),澳大利亚、智利、西班牙等国逐渐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2015年原瓶装葡萄酒进口来源地情况 有酒商分析认为,法国酒在中国市场占据优势,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名庄酒的号召力,另一方面是法国酒的知名度高,最主要是符合大部分进口商和经销商现阶段对利润的需求,特别是超低价格的OEM法国酒(虽然瓶子里装的可能是西班牙的酒汁)。如果低价OEM酒退烧(大库存问题显现,已经呈现下降趋势),法国酒的市场份额必然会逐渐下降。 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国水土不服 在过去的2015年,意大利重新回归世界第一大葡萄酒生产国的地位,尤其在美国其销售情况是最好的,年进口额高达15亿欧元,2015年度相较上一年销售总额增长了7.8%。意大利葡萄酒之所以能够在美国、德国甚至法国市场上取得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有大量的意大利裔移民。 然而,在中国乃至亚洲市场意大利葡萄酒的表现却并不抢眼。2015年意大利葡萄酒仅占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4.4%,进口额仅有82,546,901美元,由于增长率滞后,实际上意大利酒与排在前面的法国、澳洲、西班牙和智利的差距正在拉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国水土不服存在几方面的原因:1、意大利酒庄和推广人员还是太过保守,往往只停留在遍布各大城市的意大利餐厅、针对已经熟悉意大利酒的进口商经销商进行教育和推广。2、意大利进口商及经销商的体量都比较小,数量很分散,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系统的市场推广。另外从分销体系来看,意大利酒有不少是以小众酒的形式在餐饮渠道消费,其经销商规模较小,市场分布更加分散。3、自身产区与葡萄品种庞杂,缺乏质量识别的标准,不易被消费者学习。被誉为“葡萄酒之国”的意大利,全国皆是产区,几百种酿酒葡萄品种。除了少数知名的品牌之外,其余酒的质量很难识别,即便同一个产区、同一个村庄,同一葡萄酒品种酿制的酒,质量也可能相差很远。这种产品的参差不齐及品牌混乱,给消费者在选择时带来很大困扰,成为阻碍销量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澳大利亚葡萄酒蓄势勃发 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4月1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澳洲葡萄酒出口到中国的葡萄酒份额增长了66%,出口额达到了370,000,000美元,中国内地超越英国成为澳大利亚葡萄酒第二大出口市场,仅次于美国。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的进口均价不仅持续上涨,其市场份额也由18.1%增至23.4%。 中国消费者认为,澳洲葡萄酒非常安全、纯净并且有益健康,他们非常信任澳洲葡萄酒的质量。另外,澳洲葡萄酒果香馥郁,单宁柔顺,口感如丝绸般顺滑,非常适合中国人的饮食口感,这是澳洲葡萄酒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澳大利亚政府也非常重视中国市场,不论是中澳自贸协定和关税的减免,还是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每年的财政投入,或是澳大利亚葡萄酒酒商前卫的品牌意识,都促使澳大利亚葡萄酒的进口量连年持续上涨。 消费者购买葡萄酒更趋于理性消费 另外,关于美国市场葡萄酒零售价格的统计数据也很有参考价值。2015年度美国商超渠道销售额最大是3-5.9美元/瓶的葡萄酒(销售额增长1%);其次是9-11.9美元/瓶的葡萄酒,销售额达到30.9亿美元(销售额增长8.4%);排在第三的是12-14.9美元/瓶的葡萄酒,销售额达到18亿美元(增长了13.2%);排在第四的是6-8.9美元/瓶的葡萄酒,销售额为16亿美元(小幅下跌1.1%)。 与美国市场相似,近年来中国大部分进口来源地的葡萄酒主力区间在80-130元/升,这与我国中低端消费需求旺盛的趋势一致。消费者不再盲目地追求名庄、膜拜等高价产品,而是更加理性化的选择高品质的产品。未来,葡萄酒将日渐趋近于大众消费,高性价比的产品才能成为进口葡萄酒市场上的明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