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葡萄酒论坛”于6月6日-7日在滨州医学院葡萄酒学院举行。国家及地方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领导、国内外知名葡萄酒专家、营销专家、政府代表、葡萄酒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解析新常态下未来中国葡萄酒产业、产区、企业发展之路。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段长青在论坛上做了题为“葡萄酒风格固化的科学基础和技术集成创新”的主题演讲。
段长青教授认为,2015年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葡萄酒企业自身应该进行全方位的调整,酿出出自己的个性,酿出自己的葡萄酒专属风格。 一、葡萄酒的风格 突出葡萄酒的个性风格,是我们中国葡萄酒产业在目前以至于以后多少年里要走的路。这个问题,任重道远。 我们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以后,我们剖析一下这些问题怎么形成的,它的机制在哪。什么是风格?优良的个性才能够变成它的风格,但是我们要给它一个相对来讲比较科学的或者专业的定义。我个人认为是酿酒葡萄品种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通过适宜的栽培调控技术,然后形成固有的潜在的风味品质。 我们很多人忽视了酿造技术的问题,认为好的葡萄就能酿出好酒。所以我们要用科学的依据去做,要依据“减少、增加、滞留、扩展”的原则,减少不要的,增加好的,滞留容易变化的。比如说颜色变黄了,我们怎么样让红色能滞留下来;扩展的,我要不要橡木桶,要不要橡木的味道,要不要增加微生物发酵的味道。我们要提出科学合理的酿造方法和工艺技术,让产品表现出独特的、优良的感官品质,我认为这才是它的风格。 这个风格里头包含了天的因素,也就是大生态、小生态和微生态,又包含了地的因素,不同的土壤、结构、饱水量等等,更重要的仍然包含了人的因素,如果我们忽略了人的因素,那么一个产区可能种出来的葡萄都是一个风味,酒庄和酒庄,企业和企业之间没有区别,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展现出的是“天、地、人”合一的优秀风味特点,这是我们需要的风格。 这样的风格有些物质基础,我们分成视觉、味觉、嗅觉的三大成分。这些成分和我们的评价指标可以相互呼应,可以分成很多评价指标,展现出不同成分在感官上的差异,这些成分存在于葡萄的不同位置,所以我们有些是清汁发酵,有些是皮渣发酵,有些要对种子进行特殊处理等等。为什么葡萄破碎度不能太高,我可以把葡萄压成葡萄浆去发酵,那是不是出来劣质单宁很多。所以由于它的种子结构的区别和所处位置的区别,我们人可以去调控它。 在这个基础上看,所有品质成分的产生是从葡萄地里发芽开始,一直到最后酿造结束。在不同的阶段产生不同的影响感官的成分,各发育时期的生态条件(大生态、小生态和大气候、小气候)与微气候的变化,对品质组分的形成影响不同,导致葡萄酒的风格差异。 二、栽培技术是调控微气候的根本方法 为此,我们提出了酿酒葡萄有几个指标要考虑: 1、色泽均一、鲜艳、典型,果穗松散。要考虑果粒大小均匀、皮厚度、种子多少、风味浓郁、细腻、优雅、醇厚等指标。 2、更重要的是酿造之前对葡萄果实有一致性要求。地块一致、株间一致、穗穗一致、粒粒一致、粒周一致。关于大果、小果的问题,小果是皮薄无籽,大果是正常品种的果皮厚度和种子都比较坚实,按照酿造方法,15天或者12天,那么小果可能到了第六天,第七天,果皮已经不见了,成了果泥,所以这些都是我们对它的要求。 三、影响葡萄酒风格品质的主要因素 要酿造出自己葡萄酒风格,要从一颗葡萄开始。简单的说,就是深刻细致的了解每一棵葡萄的风格,包括物理特性和化学特征等,然后根据葡萄的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酿造技术和储存方式等因素。归纳起来三大类:天、地、人,唯一能改变的是人,人怎么改变?我们经过五年时间做出来一些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葡萄的香味 1、我们很少见到的,以美洲种为主的,我们叫草莓味,这个和酿酒葡萄的关系不是很密切,但是在美国的东海岸和东南部这些品种会多一些,他们会表现出草莓的味道,日本也有一部分。我们国家的南方也有一些用鲜食葡萄、二次果子来酿葡萄酒的一些范例,详细的不说了。 2、俗称的玫瑰香,也就是麝香的问题,麝香的味道很复杂,种类很多。葡萄酒上面专门有麝香的芳香品种和非麝香的芳香品种,这些成分在里头。这些成分由于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我们这儿有一个结果给大家说一下。3个芳香品种的结果,琼瑶浆、小白玫瑰、小红玫瑰,它们的游离态和结合态的麝香的香味成分完全不同。这个不同大家可以看到在琼瑶浆里,游离态有一个顺式氧化玫瑰阀值极低,所以琼瑶浆在非麝香型芳香品种,但是它表现出比较浓郁的麝香的风味,我们认为原因是在这儿。在小白玫瑰和小红玫瑰,麝香里面各有自己的的个性,这些东西受气候因素的调控,形成结合态和游离态的基因。 在东部,比如说昌黎相对比较低的温度,比如30度,33度,这些成分种类多,数量多。如果放到西北,河西走廊、宁夏、甘肃、新疆,虽然我们闻到了味道,但是种类少。 3、还有青草味的形成,我把这个结果总结一下,青草味实际上是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混合产物,形成很多种类,这些东西受环境的影响。 4、第四大类就是吡嗪类,就是俗称的青椒的味道,这里头现在能够搞清楚的就是最后一步,它的基因酶到产物。这里头我们可以看到的青椒味最主要的吡嗪类,产量低一点的时候,对葡萄酒是好事,含量高了以后,就是不协调的生成物,青椒味,最后造成香味的不协调、不平衡,这时候产生的就不是好的个性,不是风格,而是缺陷,要有一定的适量。怎么做到适量,让它表现出赤霞珠特有的特点来,就是管理。 5、是降异戊二烯的产物,也是类胡萝卜素生物的代谢产物。大家可以看到,我的最左边有一个紫罗兰酮、大马士酮,这是花香和果香的特殊化合物。 往下走是ABA(葡萄成熟激素),这两个是在一个路径上代谢的,产生了ABA多了,紫罗兰酮、大马士酮的含量就降低了,葡萄的成熟速度加快,所以我们学法国、法地中海气候、学海洋气候,增加光照的同时要注意要降低温度,我们的光照过强,就不要在地下再反光了,葡萄应该离地面的距离要加以控制了,而不是越低越好,也不是底下铺的石头就是好事,ABA的提高使葡萄快速成熟。刚才我说调控了生青味,在这儿又调控了果香和花香的产生,所以使葡萄过快的成熟造成的根源是在这儿。 (二)葡萄品种及栽培方式 炎热地区选用冷凉地区的品种是个极大的错误。同样的是一个酒庄,一个是佳美娜,一个是长相思。我说了如果长相思好,肯定佳美娜好不了,佳美娜好了,长相思肯定好不了,这两个需要的气候类型是不一样。西拉放在西澳肯定质量不如南澳,南澳就是过于炎热的气候,风格就不够突出,当然一个产区的品种选择和小的地块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看了这些国际上的东西,我们中国怎么办?我们提出单篱架厂字型的修剪方式,要求的高度是75~80厘米,是和地面的反射光热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现在尝试着用生草和覆盖来降低我们地面的反射光热,来保证我们的酸,保证我们的成分。 为了防止断苗,我们用了嫁接的技术,改变它的愈合度,使它的小脚现象不明显。这个愈合非常好,在这个基础上,这个位置是嫁接位,不像我们看到的硬枝嫁接,很明显的这个嫁接口,这是看不出来的。 这种栽培方式,首先讲出芽的一致性,芽子的壮弱要一致,出芽要一致。粗细要一致,新芽出来一致,保证开花,果实发育的一致性。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谈我们的风格,便于进行机械化的处理。 叶子什么时候曝光,什么时候降低产量,这都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西拉之所以在澳洲能够成功,和这个技术密切相关。绿果期开始去叶,见光,着色结束以后疏果,几乎疏掉一半,为了保证果粒小,皮厚籽多,所以要先结果,后疏。两次膨大结束以后,再疏掉,减少产量,这样才能保证风味,这个特点才能够出来。我们在新疆和昌黎用的厂字型,离地面80公分区域。 如果在烟台地区由于不埋土,所以应该是直上倒L型,保证果实的环境、微气候的一致性,这样松散度合理了,松散的果中间是没有红色的果实。经过果粒的筛选以后才能够看到果粒既不带果梗,又不带不成熟的果实。所以,再好的设备再好的工艺,所有的东西能不能达到你的目的,是在栽培的调控技术,栽培的调控技术好了,酿造技术才能实现,才能够控制。栽培技术不好,再好的酿造设施是实现不了的。 (三)橡木桶的使用 为什么用橡木桶发酵,为什么极早用橡木桶陈酿,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倒罐,都是对果皮一个完整性的保护。这个大家要注意,重力法也罢,什么法也罢,要保证它的过程中输送过程中不发生热的交换,不加热。 新鲜酒和陈酿酒要做不同的处理,我们新鲜酒不要用橡木桶去陈酿,不要加橡木桶的成分。非要用新鲜酒的颜色,陈酿酒橡木桶的味道,缺少了陈酿香气,这样的酒肯定是不协调的产品,所以任何的东西我们要考虑它纹理的选择,烘烤度也要注意。 大家注意,我们国家的颜色相对来讲保持时间比较短,所以是黄色色调来得比较快。这个我们做了一个机制上的研究,怎么让黄色色调,聚合色素增多。我们的一个试验结果是,不同成分的变化,会让它颜色的色度提高126%。这些成分从哪来,从橡木桶,从橡木发酵罐,从葡萄的生长过程中,光、水调控上去解决,才能够完成。
结论:我们讲的葡萄栽培方式要不断创新、要规范;酿造技术需要集成和精细化,而且设备一定要选适合自己的,而不一定是最先进的,这样凸显了你的风格,而且使你的典型风格能够常年保持下来,强弱因年份不同,但是风格不应该变,这是我们个性产品的永恒,这是我们国家竞争所需要的最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