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内地葡萄酒行业领路人之一
李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内地葡萄酒行业领路人之一。全球葡萄酒专家评审团成员。
中国已步入世界葡萄酒大国的行列,但如何由葡萄酒大国向葡萄酒强国迈进,提高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困扰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核心课题。为此,记者访问了中国著名葡萄酒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华。
李华告诉记者,有机葡萄并举经济效益与生态和谐的科学发展观念,走可持续生产道路,是葡萄酒产业发展之路,是提升我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机葡萄酒以其在种植技术、酿造工艺、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全面创新,将葡萄酒的品质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也满足了目前消费者追求安全饮食、健康饮食、绿色饮食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有机葡萄酒是潜力股”
有机葡萄酒离不开优越的天然位置资源,李华介绍道,这方面,中国最具发展有机葡萄酒的潜力。其他国家葡萄酒产区基本上都处于地中海式气候区,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中国以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以夏季湿热、冬季干冷为特点,在有灌溉能力的条件下,中国面积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大部,均具有发展有机葡萄酒产业的巨大潜力。
这其中,地处祁连山雪峰脚下,腾格里沙漠边缘的甘肃武威,以其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降雨量191毫米,年均日照时间2800小时,有效积温2800℃至3200℃,昼夜温差大,病虫害极少,典型的沙砾土壤,无污染的原生态环境,最大程度满足了有机葡萄生长的要求,成为有机葡萄产业发展的天堂。
具有可行性的规模化
反对者认为,无法解决大面积集中土地、防治病虫害和供应有机肥几个问题,是主要的障碍。
但李华表示,葡萄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多年生植物,不论甘肃、新疆还是宁夏,中国的西部地区有大量未开垦的连片荒漠,这些地方大多远离城市,周围没有污染,非常适合大面积进行有机葡萄种植。而且西部地区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大范围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很小,只要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做好预防工作,就可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李华还说,大规模发展有机葡萄种植,必须建立自己的生态肥生产基地,通过发展循环农业,利用牛羊粪便和葡萄枝条为基本原料,采用世界先进的微生物生态肥生产技术,根据有机葡萄生长的营养需求,进行好氧发酵而成,具有传统农家肥无法比拟的高效营养、高效吸收、高效节水功能。
另外,葡萄是一种很好的经济作物,在西部大面积发展葡萄种植,既可为农民增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又可防风固沙,防止土地大面积沙化的危险,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是值得大力支持的项目,所以规模化发展完全有可能。
必须进行基地模式创新
目前中国葡萄种植的传统模式主要是订单收购模式,从实践效果来看,这种的模式很难做到真正的有机,由于土地所有权属于果农,公司和农户之间只是一种纯粹的交易关系,因此在种植管理过程中,果农为了追求产量,往往偷偷使用化肥、农药,企业无法对其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李华表示,中国发展有机葡萄酒,必须告别“旧思维”,应该进行基地模式创新,采用自有基地管理模式,土地、苗木、水电、生态肥、种植技术培训等所有生产费用都由企业投入,根据符合有机标准的葡萄质量和数量,向种植管理人员支付相应薪酬。
这样,中国的有机葡萄酒很快就会建立起来的。
《爱酒人网》 记者何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