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葡萄酒市场混战未休,洋品牌渐上位

  受限制“三公消费”的影响,近来各种高端葡萄酒品牌销售纷纷呈现下挫迹象,而洋品牌的大举进攻尤其是在中低端领域的进攻,更是冲击到了国产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市场国产葡萄酒品牌收缩,洋品牌扩张的现象比比皆是,地处西北的西安市场也同样表现出这种趋势。

  国产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在西安葡萄酒市场,国产品牌张裕、长城依旧占据主要地位,而西北地区的几个强势品牌如莫高、紫轩等也有着较为稳定的表现,但总体而言,过去那种国产品牌占据主导的状态已经被打破。

    7月29日,《华夏酒报》记者走访位于西安西门外的人人乐超市,在国产品牌葡萄酒专柜上, 长城、张裕两大品牌依然陈列在最为显眼的位置,而莫高、紫轩以及其他一些区域品牌的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葡萄酒同样陈列其中。记者粗略地统计,长城大约有30多个单品陈列,而张裕也约有15个单品陈列。其他品牌如莫高单品也很多,陈列数量大致与长城相同,紫轩则有超过10款单品陈列。

    长城系列中,既有售价139元的长城天赋葡萄园,也有售价仅为29.5元的长城出口解百纳。紫轩的一款梅尔诺零售价达到568元,同时也有零售价69元的中低端干红产品。

    超市的售货员告诉记者,平常消费者选购的国产葡萄酒以零售价在30~60元间的居多,因为这个价位段的产品兼顾了品牌与品质。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同,有葡萄酒厂家表示,虽然目前在内地葡萄酒消费的氛围要好于从前,但是消费的档次较低,普通百姓往往会选择30~50元间的国产葡萄酒,这恰好是各大国产品牌在商超中陈列的主力。

    “相比之下,国产葡萄酒更具性价比,如果价格太高,消费者就会选择洋品牌了。”营销专家田震告诉记者,目前,洋品牌不断发力中低端领域,各种产地、品牌系列的洋品牌层出不穷,大大挤占了国产葡萄酒的生存空间。

  洋品牌发力

    与国产葡萄酒专注于中低端不同,洋品牌葡萄酒已经开始从沿海地带大举内进,在内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在人人乐超市,紧邻国产葡萄酒专柜的是进口葡萄酒专区,据记者了解,这个专区主要由西安葡汇酒业经营,所陈列的大多为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地的品牌。

    据了解,这家企业所经营的洋品牌葡萄酒多达10种,包括葡萄牙波特、南非非象等。就陈列数量而言,人人乐葡萄酒专区中的洋品牌与国产品牌大致相等。这与前些年洋品牌所占比较小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除了在商超渠道大幅进攻之外,洋品牌的主战场还在于终端卖场之外的“圈子之中”。

    “各大葡萄酒酒窖努力利用线上资源吸引客户,同时开办各种线下活动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西安葡萄酒俱乐部负责人刘强表示,西安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50~60余家酒窖,包括香贝田、富隆酒窖等,其中多以洋品牌为主。

    酒窖的运作模式是以酒窖本身为基地,提升影响力,线上招揽客户,线下举办互动型活动,例如葡萄酒品鉴活动,这是圈子文化、圈子消费中的重要一部分。

    “洋品牌的消费区间大多以150左右为主。”西安葡萄酒俱乐部负责人刘强表示,这样的价位与国产葡萄酒的中低端拉开了距离,又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在部分葡萄酒运营商的推广下,这个价位区间的洋品牌最受消费者欢迎。

  市场进入新一轮波动期

    刘强将西安市场的品牌竞争形容为“三军混战”——国产一线品牌、二线品牌与洋品牌之间的激烈竞争,且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状态。实际上,国产一线品牌张裕、长城依旧保持了强势地位,但是相比之前都有所下滑——这种影响来自于2013年葡萄酒市场的行业调整。 

    据人人乐超市葡萄酒专柜的一位营销人员表示,自政府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落实以来,高端葡萄酒销售下滑明显,而中低端则受到了洋品牌的强力冲击。

    刘强表示,在这种状况下,一方面因为高端酒销售遭遇困境,各大品牌会调整产品结构与营销体系,在这样的调整过程中,难以形成稳定的市场局面。

    另一方面,由洋品牌带来的冲击还将持续,洋品牌本身的乱象也成为其中一环,诸多洋品牌的身份、品质难以为消费者认知,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会有更多质量良莠不齐的洋品牌进入内地市场。 

    诸多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产品牌调整的加快,以及洋品牌质量溯源体系的逐渐成形、分级制度的推广,国产品牌会呈现较为稳定的质量与产品体系,而市场对于洋品牌的认知也会越来越清晰,或许未来3~5年内,葡萄酒市场将会呈现较为稳定、明晰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