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酒庄进军中国 要有本土化策略

  “在国内,三公消费受限,白酒行业集体承压,而此时或将是葡萄酒等其他酒类冒头之际。”近日,黑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赵禹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关于葡萄酒在国内市场的体量,近日,希腊农业产品推广中心总经理Sofia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东西方饮食方式是不一样的,西方一道菜搭配一种酒,而中国菜一般是大家一起吃,没有进餐的顺序。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葡萄酒在中国有十分巨大的潜力。”

  据悉,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近300家参展商、400余家酒庄、上万余款葡萄酒前来参展近期举行的中国大连国际葡萄酒美食节,现场达成协议金额800余万元,180余家展商与经销商和代理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意向金额1500余万元。

  北京国际酒类交易所总裁朱力则告诉本报记者,“一些城市正在承担着世界葡萄酒贸易新的枢纽站的历史性角色,比如,大连就是一座很典型的城市,由于其城市的消费习惯以及每年大连国际葡萄酒美食节的推出,大连日益成为东北亚地区葡萄酒产业开拓者和衔接者,更是占据东北三省葡萄酒产业桥头堡的地位。”

  关于国内市场,Sofia表示,“中国国内一线城市和内陆城市都有很强的消费意识和观念,一开始要进入这样的市场,当然二三线城市也很重要,因为随着国内强力推出‘丝绸之路’以及城镇化的战略,中国的很多乡镇正在慢慢复苏,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对于葡萄酒的消费来说,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机会,总的来说,是要从沿海慢慢往内陆推进。”

  关于葡萄酒企业和代理商之间的互动关系,Sofia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作为希腊农业产品推广中心的负责人,我们不会找100%的总代理,我们会把代理权分散开来,比如,迄今为止,我们有华东、华南等合作伙伴。”

  关于葡萄酒文化,Sofia表示,“希腊在中国有一个农业推广机构,第一,做经销商的培训,我们需要几年的时间在全国进行培训。第二,进行葡萄酒文化的推广。另外,葡萄种植和专业培训工作很重要,教育是非常基本的工作。”

  Sofia分析,“葡萄酒本土化策略很重要,但是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且是一个全方面的概念。品系要多元化,口味要有创新,产品要进入中国市场,就需要更多中国元素,要把文化方面联系起来,和合作伙伴一起来挖掘,要用中国视角来看待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