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融合的葡萄酒营销之路

    这几年葡萄酒行业出现了不少问题,乱象丛生,因而消费者选购葡萄酒的时候都多了一些顾虑。所以进口葡萄酒想要在中国很好的销售需要特殊的办法,中西融合即将葡萄酒于中国本土的白酒销售融合在一起,可能更有利于进口酒的市场推广。

  这几年葡萄酒行业,国产葡萄酒主要是品质、美誉度问题,而进口葡萄酒则是价格混乱,品牌缺乏的问题。根据笔者走访市场了解到,由于进口葡萄酒太多乱象,很多消费者不敢购买,为稳妥起见,有些人要么就买国产品牌葡萄酒或知名的白酒。因此进口葡萄酒的品牌化,品牌辨识很重要。

  前两年,葡萄酒企业模仿国产白酒的营销模式也走入了误区,当政府限制“三公”消费等系列政策出台后,团购渠道崩盘,一大批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如果这些企业能够早点意识到问题,也不会有今日之困境。毕竟,在行业好的时候调整的企业很少见,多数企业都是在行业不好的时候才被迫调整,这个时候为调整付出的代价就太高了。

  如今,众多葡萄酒生产厂家和进口商都在从团购模式向大众酒营销模式转型。笔者认为葡萄酒市场正在从混沌走向成熟,未来3-5年或许会有3-5个进口葡萄酒品牌涌现出来,成为“全国性品牌”。市场驱动模式也会从过去的渠道驱动(满足经销商的要求)转变为品牌与渠道双驱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经销商的需求的平衡)转变。

   

进口葡萄酒蚕食国产葡萄酒的份额,是因为本来长城、张裕的产品、定位、厂商关系有些问题,进口酒此时又满足了消费者价位的需求,满足了消费者对外来文化的需求而发展起来,但进口葡萄酒目前还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

  举例来说,进口葡萄酒品牌运作之中卡思黛乐(CASTEL)相对成功,卡思黛乐成功借鉴了白酒的运营模式,他们是在对的时间,用对的人才把品牌做起来了。杰卡斯也是借力消费者对澳洲产区认知的成熟,加之保乐力加的网络好才有今日的成就。上文提及的进口葡萄酒“全国性品牌”,某种意义上还是准全国性品牌,其定义是有几个省的核心市场。这种全国性品牌价格定位非常重要,其覆盖的面应该是主流价格带。

  目前一些进口商的作法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纯粹进口酒的小众玩法,要么裸价,要么团购,酒商也发明了一些小的技巧,小的方法,但不能形成自己核心的模式;要么是模仿白酒的玩法,如渠道,定价等等。笔者认为目前葡萄酒还是亚品类,没有白酒那么大的市场基础,没有哪个战略大单品能够有绝对大的销量,如年销售几千万瓶。将来的进口葡萄酒“全国性品牌”的运营商应该是深刻洞悉中国的渠道特点的,他们既对葡萄酒本身了解,又熟悉中国渠道加价率较高,区域差别大,渠道类型复杂的现状......

  不过,与西方发达国家渠道相比,中西差别大,短期内是改变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