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判断:葡萄酒品牌化是产业链发展的一个构成部分,是无法规避的。
品牌化运作是我们一直倡导的,尤其是进口酒,但这里面涉及一个市场成熟度的问题,但最终,都会成为产业链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在进口酒产业链条上,既有上游资源,比如国际化采购、报关、通关专业公司的品牌化,也有辅助资源,比如开瓶器、瓶塞等辅料的品牌化,同时还有专业的酒城、酒市这样的平台品牌化。将进口酒品牌化的问题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进口酒发展到最后,必然是既有全国运营的大品牌,但更多是区域型的割据品牌,这跟企业资源、规划、发展路径等是密不可分的。品牌化并非是要求所有酒商都要打造全国知名的进口酒品牌,相反,有些品牌可能只是适合在区域市场上发展。
第二判断:品牌化运作必须要有丰富的产品做后盾,酒庄可以没有,酒商必须要有!
国外酒庄之所以很少在中国市场投入,就是因为他们的产量很小,即使做开品牌,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对品牌需求不够强烈。但对于国内运营商来说,市场在变化,无法形成品牌优势,也就意味着无法奠定竞争优势,这就要求酒商,整合产品资源,梳理产品结构,以中间商的身份构建品牌影响力,进而推进品牌化运作的进程。
第三判断:未来葡萄酒品牌是区域割据的。
相对于产品属性,品牌对于葡萄酒的价值可能会更高一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这么追捧品牌!目前,国产葡萄酒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确定,形成了几大品牌领军,二三线品牌区域突围,特色酒庄高端制胜这样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而进口酒还在不断地为构建新的品牌矩阵而努力。其实,进口酒在中国不是不能形成自身品牌,而是会形成区域性的品牌割据。从中国白酒现状来看,除了茅五剑等全国性品牌之外,其他更多是在一个或者几个区域市场上占据强势地位。因此,进口酒要勇于做区域品牌、敢于做区域品牌。中国的版图跟整个欧洲差不多,做大一个省,可能放在欧洲就相当于做到了全国。打造区域品牌关键要做好几个细分:首先是对消费对象的细分,区别开普通消费、商务消费、礼品消费等几个板块,有针对性地推出对路的产品。其次是渠道分割,正如商超不会走太高端的酒、而四五十块钱的酒也很难跻身高档餐饮一样。建立在渠道和消费群细分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品牌,做到有的放矢,是进口酒区域品牌化的基本前提。
第四判断:品牌不能直接带来销量,要把品牌放到整体战略体系中去考虑。
品牌有助于销售,但却不能直接带来销量的提升,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和酒商在制定发展策略的时候,必须把品牌发展战略放到整体营销战略中去考虑,让它们形成一种互动体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无论这种模式是建立专卖连锁的销售体系,还是通过产品品牌统领整个产品结构,抑或者是普通的招商,只有将品牌打造工作与其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构成真正的品牌力,才能带来销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