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口岸销毁数量最大的一批不合格进口葡萄酒

葡萄酒主产区的进口潮

  3月28日,在烟台检验检疫和海关两个部门的监管下,货值32908欧元的13350瓶法国进口葡萄酒,装满8个千余升容器桶,于蓬莱碧海污水处理厂全部进行了无害化销毁。这是近年来山东口岸销毁数量最大的一批不合格进口葡萄酒。

  近年来,洋酒进口不断走俏。2013年中国葡萄酒进口总量为3.7亿升,进口总额达到15亿美元。而根据烟台检验检疫和海关等部门的统计,同年烟台口岸进口葡萄酒达到7.3万千升,成为全国进口散酒最大的口岸。

  值得一提的是,烟台同时也是全国葡萄酒的主产区之一。根据该市葡萄与葡萄酒局的统计,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实现产量33.14万千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8.29亿元、利润29.3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8.13%、53.48%和66.88%。

  自己产酒,为何还要大规模买洋酒?利益问题是其中的关键。部分生产商在进口葡萄酒上做起文章,选择在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建厂,进口葡萄原酒进行再灌装生产,并将此类产品宣传为原装进口,进行高价销售。部分生产商进口一些小酒庄或不知名品牌的原酒进行灌装,再灌装的葡萄酒不同批次品质波动明显,极易出现品质差异。

  据了解,国内葡萄酒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不够,在葡萄酒进口标准上,未能形成一个保护自己独特品格的国际标准,而设定的普通标准在检验上很容易达到,致使进口葡萄酒存在一些问题。

  “购买进口葡萄酒可以察看经销商有没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有没有合法手续,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烟台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提醒。

  消费者评判洋酒胜一筹

  漂洋过海过后,进口葡萄酒在烟台也掀起了销售热潮。“平时聚会、走亲访友,我们都会选进口酒,高档有面子。”芝罘区的私营业主黄涛告诉记者,“口感就是比本地的酒好。”在他眼里,本地葡萄酒不管是名气还是口感都要略逊一筹。

  “张裕是国内葡萄酒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烟台唯一的葡萄酒上市公司,但要获得消费者认可,不能仅凭名气,还需要靠品质。”一位长期研究葡萄酒的专家认为,国内葡萄酒大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很难做到国外的精工细作,动辄就几十万亩的葡萄园,不能保证葡萄品种的单一、产区的单一、采收季节的单一,过于工业化的酿造阻碍了葡萄酒品质的提升。

  记者在烟台几大超市走访发现,普通的张裕葡萄酒两瓶的活动促销价为70多元。“国内70多元的葡萄酒根本没有办法喝!口感好的价位又高,走的是贵族路线。当高端酒不再走俏,而普通老百姓又享受不起时,葡萄酒企业就会面临捉襟见肘。”该专家告诉记者。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国产葡萄酒市场营业额大幅下滑近50%。而国内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烟台张裕公司,2013年1—11月实现营业收入71亿元,净利润14.37亿元,同比分别下滑25%、27%。王朝酒业、长城葡萄酒、中粮集团等国内龙头葡萄酒企业也纷纷发布销量下跌、盈利下滑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