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进军葡萄酒行业心要悬着点

为什么许多品牌大企业进军葡萄酒行业绝大多数都遭遇滑铁炉而少有侥幸,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先生认为,这都是下列原因所致:

  一是盲目自信,主观臆断,对市场风险缺乏认知和了解。

  总以为自身原先行业积累的品牌效应和社会资源能够延伸或嫁接到新的葡萄酒行业,不深入研究消费需求,不精确掌握市场脉动,以为只要财力雄厚,托起一个进口葡萄酒何足挂齿,实在是乐观过头了。要知道,行业不同,门道就有差异,更何况葡萄酒行业是当今市场化运作比较惨烈的。

  二是自身缺乏与运作葡萄酒的相配套专业性、有效性、系统性营销资源支撑。

  在团队管理、通路建设、终端运作、营销企划、品牌推广、宣传整合等方面缺乏真正有丰富市场实战经验的精英、团队和独到的市场悟性即使现有人员,也往往是原行业的一些人马,基本上是门外汉,无非最多加上些行业空降兵,试想,缺乏市场敏感性和战斗力的队伍怎能打硬仗。

  三是缺乏务实心态,抱有投机暴发心理。

  越是品牌企业就越没有沉下心来踏踏实实精耕细作的思想准备,总觉得小打小闹不划算,要来就来大手笔。再加上领导期望值又高,于是恨不得一下子启动全国市场立竿见影,迅速做成领先品牌,而在没有实用性、实操性的战略营销思想指标,全然不顾自身现有营销资源能否片配得上。其结果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四、是喜欢模仿照搬现有成功品牌的运作模式。

  别的品牌产品通过诸如体验营销、服务营销、文化营销等种种方法或营销手段运作成功了,于是乎,不顾客观条件和因时因地的环境因素,全盘不加攻进照搬挪用,你想,别的产品通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市场摸索和团队理念积累形成的模式,都已打上了个性化的烙印,再加上市场区域消费文化的不同,你亦步亦趋,想从中赢得市场回报,真是不现实啊。

  凡此种种,都暴露出了许多大企业在进军葡萄酒行业中的弊端。

  归根结底,对市场的不了解、不熟悉,再加上操作上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使得自身产品往往淹没在浩瀚的市场海洋中。其结果,在悲伤、悲痛中一蹶不振乃至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