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线城市处在中国葡萄酒消费的金字塔尖端的话,那么广大的三四线城市绝对是金字塔底端,后者代表了最根深蒂固的消费群体,且有着最大体量,所以笔者力挺这一领域。
然而消极的是,这些市场的消费者对葡萄酒的理解,以及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不仅远不如一线城市,顽固而偏见,短时间难以改变。每当我与三四线城市的经销商和消费者沟通时,发觉常常会出现沟通障碍,以及无休止的行业误导。
那么,面对这些令人垂涎又无奈的三四线城市,我们到底该怎样看待?
有人正确引导能力有限,误导水平却很高
按照常理而言,术业有专攻。很抱歉,葡萄酒行业并不是这样。葡萄酒的渠道越是下沉,越是被人层层误解。最重视专业的公司不一定卖得好,卖得最好也并不见得是最懂酒的。
我在三四线城市见到很多酒商向消费者传递似是而非的葡萄酒知识。曾有一位经销商告诉消费者:可以通过条码来确定葡萄酒是哪个国家的。当他们看到某知名精品酒公司旗下很多进口葡萄酒都是中国条码时。经销商和消费者则认为这些是假酒。除此以外,还有把酒滴在餐巾纸上辨别真假酒的说法;有中文背标是假进口酒的说法;没有中文背标是假进口酒的说法……种种以讹传讹,层出不穷。
在有的三四线市场,做生意的机缘巧合的成分多,不确定因素也多了,有耐心的人很少,急功近利的人很多。各种误导就会出现,向着错误的方向奔跑,结果就是越走越远,纠正起来很难。
但他们却能够打造一个生意的闭环,让外人无懈可击
然而,不专业的经销商,并不代表业绩不佳。不少三四线城市经销商能够出类拔萃,叱咤风云,有他们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中国特色的经济分配方式。
在三四线城市,一个乡镇做葡萄酒的可能就只有那么一两家。当地的消费者要了解葡萄酒,可能只能通过这一扇窗,而非在一座房子中,可以通过好多扇窗去看世界。因此,他们所看到的葡萄酒世界,可能就是那一扇窗的样子。
其次,由于市场小,圈层小,卖酒也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圈层。可能这个企业家介绍给那个会长。大家都是朋友,可能还有些特殊的利益关系,一旦形成了圈子,牢不可破。
正因为此,不管你有多懂葡萄酒,不管你的酒多好,性价比多高,没有套路的买卖关系也许并不能在这种市场走很远。不懂运用这些法则的人,痛苦地变成非主流!
广袤的区域和人口红利,你不一定有能力开发
一线城市的进口商,谁不想把酒卖到全国各地?但多如牛毛的三四线城市分销商们,很少有想着把酒卖到全国各地的。他们只是踏踏实实盯着自己所在的区域和市场,稳稳当当地经营,也把客户维护得服服帖帖,别人休想拿走自己身边的一针一线。我认为这种人际关系不可逾越,也是社会现状。
因此,我不认为许多葡萄酒进口商——特别是那些做精品小酒庄的酒商卖到全国各地的想法符合时宜。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们:你们在中国的酒卖得好不好,并不需要多么强大的市场推广,也不需要多么广阔的销售范围。
这些酒,能够用很特殊的手法,在一个小地方、圈定拥有忠实客户的经销商,就可以卖得出类拔萃。中国实在太大了,甚至一个小小的县级市人口就可以达到50万,100万之众,而这样的市场在中国比比皆是。给力的话,一个县级市就能够让他们的酒卖得高枕无忧了。所以,中国的葡萄酒市场,远远还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行业的春天,还在酝酿之中。
未来年轻消费者会反过来引领行业发展
这种现象并不能立刻改变,要改变客户的消费习惯,就要先改变能够左右他们的经销商自身。对于葡萄酒这样一种经典的舶来品而言,市场绝对是培养起来的,而不是单纯依靠手段和套路的。
未来的三四线城市经销商,一定能够找到各自正确的定位,积极努力去做更多对行业有利的事情。现在,一些县级市场的年轻人、80、90后,已经知道运用互联网工具比价了,通过互联网购物的也比比皆是。信息的愈加透明会令他们渐渐对葡萄酒形成更深入的认知。届时,消费者也会反过来引导行业的发展,作为金字塔底端的三四县市场经销商,要时刻准备着提高自己,面对市场的改变。
|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