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巴斯德排在第1位,我觉得是毫无争议的。因为若论他对人类的贡献,整个历史上能出其右者也着实不多,是他揭开了植物界、动物界之外,还存在一个包含酵母菌、细菌神马的微生物界,这是对世界颠覆性的重新认识。
巴斯德当时有个主顾,这个人就是拿破仑三世——1855年的巴黎世博会上让法国葡萄酒名声大噪的人。巴斯德不负国王所托,发现了葡萄酒变酸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他的巴氏消毒法,解决了酿酒人上千年的困扰。
巴斯德和他的助手盖荣(Ulysse Gayon)还创建了酿酒研究所,该研究所在随着葡萄酒学院合并到波尔多第二大学,如今是全球葡萄酒科学的殿堂级学府,培养出名人无数。
说到狂犬病疫苗,那只不过是巴斯德巨大贡献中的冰山一角。
上榜理由: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没有巴斯德,你们就喝醋去吧。
江湖地位:独孤求败——无数顶级高手的祖师爷,你懂的。
第二位:圣伯纳德 (Bernard of Clairvaux)
圣伯纳德,是他那个时代的无冕之王。
他是中世纪的欧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带领着西多会的发展,影响了整个欧洲几百年的发展,教皇尤金三世是他的学生,也是他发动了德法两国的屌丝、破落户进行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他可以直接当面斥责国王君主,至于生个二胎,离个婚啥的,只要他想管,没有他管不到的,埃莉诺和路易七世的离婚都是经他同意才分道扬镳的。
圣伯纳德本人博学多才,粉丝无数。修道院要发展壮大,要和上帝对话,修道士们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种葡萄、酿酒。顺便澄清一下凿石头这事儿——修道精神并不是人人都有,修道院都腐败成啥鸟样了,内部阶梯明确,告诉你,凿石头的都是屌丝,土豪出身的谁干这个啊。
中世纪的葡萄酒,尤其是勃艮第的葡萄酒,在西多会的推动下,形成了细致的葡萄园规划,从12世纪沿用至今。作为西多会历史上最杰出的领袖,伯纳德以上帝之名做了很多很多事,勃艮第乃至整个欧洲的葡萄酒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上榜理由:圣伯纳德的影响力极大地推动了修道院的发展,把欧洲中世纪葡萄酒的发展也推向了巅峰。
江湖地位:成昆——呼风唤雨,运筹帷幄的顶尖高手。
第三位:查理大帝 (Charlemagne)
红桃K上的人物。K,即为King,帝王。
查理曼Charlemagne的"magne——曼"本身就是帝王之意,所以应称作"查理大帝",而非"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统一了欧洲,土地多的不得了,葡萄园也都是他的,波尔多、勃艮第、安茹、昂热、莱茵河、阿尔萨斯、罗纳河谷、普罗旺斯等等等等。他很关心葡萄种植和储存,领主们每年都要汇报当地葡萄酒的产量和品质。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各地葡萄酒的发展。
勃艮第的"Corton Charlemagne",当时是查理大帝封给修道院的,并非因为传说的红酒染了胡子,所以下令种白葡萄。四张扑克牌的老K,也只有那张查理大帝是没有胡子的。
查理大帝算得上是一位杰出的君王,携手阿尔昆一起倡导了加洛林文艺复兴。可惜,没能突破中世纪的黑暗,他的子孙又不争气,王权的下降又给教会带来了机会,查理大帝揭开的人文曙光,又湮灭在教会的愚民政策中。
上榜理由:一个不尚奢华的君王,统一了欧洲,积极倡导科学文化,所到之处,葡萄酒无不繁荣发展。他死后1000多年的今天,查理曼之名仍然影响着葡萄酒的发展。
江湖地位:萧峰——雄才大略,无出其右。
第四位:詹姆士-布什比(James Busby)
出生于苏格兰的葡萄酒栽培学家,詹姆士被后人称为"澳洲葡萄酒之父"。
来到澳洲前,詹姆士造访西班牙和法国专门收集葡萄苗,带回来了543穗葡萄苗试种,其中362个成活的葡萄苗,成就了今天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尤其幸运的是,詹姆士是在根瘤蚜大爆发之前完成了苗木的迁徙,澳大利亚由此躲过一劫。
没有詹姆士,今天的葡萄酒世界会少了很多乐趣,比如螺旋塞、比如盒中袋、都是在澳洲发扬光大的。
上榜理由:澳洲葡萄酒之父,将南半球的大洋洲纳入了世界葡萄酒的舞台。
江湖地位:南帝—— 一阳指划过,天翻地覆。
第五位:教皇克莱蒙五世 (Clement V)
他是很另类、很有故事的一个教皇。
克莱蒙五世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傀儡,俩人导演了"黑色星期五",剿杀了圣殿骑士团。教权被王权完全压制,他不敢去罗马就任教皇,于是成为了到阿维尼翁的第一个教皇。教皇做得并不怎么开心,但却开创了罗讷河谷南部的辉煌的葡萄酒篇章。今天的教皇新堡葡萄酒,瓶子上的皇冠,就是从这位开始的。
克莱蒙五世出身土豪,天生喜欢喝酒,痴迷酿酒,据说也是他把葡萄规定为成行栽培。在当教皇之前,克莱蒙五世是波尔多的大主教,他在波尔多拥有的葡萄酒产业,就是今天的黑教皇堡(Chateau Pape Clement)。
上榜理由:教皇新堡的葡萄酒,700多年的繁荣,受惠于此人。
江湖地位:岳不群——都不是啥光明磊落的主儿。
第六位:唐-培里侬(Dom Pegrinon)
香槟其实不是这个修道士发明的,这没有任何争议。
教会和修道院腐败成风、荒淫无道的时候,他算是修道士中比较靠谱的。这个修道士登上历史舞台,功在他对香槟的潜心研究。
实际上,起泡酒的发明并不是唐培里侬的初衷,他根本不想要气泡!在此之前,香槟区产的酒可都是没气泡的。
他是研究怎么才能避免出现气泡——还是发酵本质的问题,这个困扰了多少人!?
将错就错,成就了香槟。
上榜理由:他是香槟的广告代言人。
江湖地位:张三丰——哥俩儿练的都是童子功。
第七位:孟德斯鸠(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
其实孟德斯鸠是他的姓氏,这位男爵的全名很长,姑且就以国人习惯,将错就错地用"孟德斯鸠"吧。孟德斯鸠也是个土豪,他既是拥有酒庄,而且也是酿酒师,他不但喜欢匈牙利的甜酒,对莱茵河的雷司令和意大利的酒情有独钟。
他写了大量的篇幅讨论葡萄酒,尤其是在气候、微气候、风土、市场方面都有很深的理解,并且首次清楚地阐述葡萄酒经销商和零售商的概念。
法王路易十五看不惯波尔多的贵族有遍地的葡萄和美酒,就下令让波尔多种麦子。为了波尔多的葡萄酒,孟德斯鸠带头反对,《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等等,无一不他体现了对抗强权、争取自由、平等的思想,也让世界上的人们更好地理解了葡萄酒。
正是孟德斯鸠一次次对强权的抗争,挽救了波尔多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波尔多种麦子?那么贫瘠的土地真的够呛。
上榜理由:孟德斯鸠把对葡萄酒论述提升到人口、经济、贸易、法律、税务、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层面,在他的坚守下,波尔多葡萄酒飞跃发展的基础得以夯实。
江湖地位:黄裳——超群的文治武功,传世的都是经典。
第八位:让-安托万-沙普塔(Jean-Antoine Chaptal)
沙普塔对葡萄酒的贡献就是两个字——加糖。
还没有轮到巴斯德出场的时候,根本搞不清楚糖发酵产生酒精的本质,对于微生物的研究一片空白。而且在那个年代,葡萄的成熟度总是个问题,在发酵过程中加糖酿酒,可以说是个伟大的创造。因为这等于道出了糖类被化解产生酒精,这距离揭示微生物发酵的本质只有一步之遥。
直到今天,加糖这种方法仍在使用,注意,这指的是在发酵过程中加糖,而不是加到成品中,这个方法也以沙普塔的名字命名——Chaptalisation。
埃菲尔铁塔上刻着的72个科学家的名字中,沙普塔是其中之一。
上榜理由:在发酵过程中加糖,是葡萄酒的发展历程中极其伟大的创造。
江湖地位:王重阳——不明觉厉的典范。
第九位:安德烈-路易斯-西蒙(Andre Louis Simon)
作为一个吃货,还是一个酒鬼,都应该知道西蒙老先生。
他活了92岁,从事葡萄酒写作生涯的66年中,他总共出版了104本著作。
天呐,104本!
他优美的酒评,诗歌般的语言赢得了Hugh Johnson、Michael Broadbent等后辈对他极其的尊敬,要知道,这两位是今天葡萄酒世界中大佬中的大佬。
当然,也有人不喜欢他老人家的"散文诗",罗伯特•帕克就是其中之一。
西蒙老先生设立了基金以及"André Simon Award",用于鼓励行业中著书立说的楷模,《葡萄酒的故事》封面上,就印有这个奖。
西蒙不但对酒的了解极深,同时对美食的推广,美国禁酒令废除之后,他成立国际葡萄酒和食品协会IW&FS,遍布欧、亚、美洲等地的多个国家,至今还在运营。
有一句话,你可能听到过,"如果临死时还有酒剩下,就说明死得太年轻"。
这句话就是西蒙说的,他辞世的时候,酒柜里只剩下两瓶酒。
上榜理由:葡萄酒出版物以及在美食、葡萄酒方面的影响力,在整个20世纪里无出其右。
江湖地位:洪七公——仅仅能吃算不上吃货,吃货也是有境界的。
第十位:埃米尔-裴诺(Emile Peynaud)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这个在今天深入人心的理念,就是裴诺倡导的。
坊间曾有传闻,罗伯特-帕克当年是米歇尔-罗兰的小弟,那么,罗兰曾经又是跟谁混的呢?没错,他是裴诺的学生。若说米歇尔-罗兰的影响力比帕克还牛,其实不无道理,毕竟帕克是孤军奋战,尤其是当年起步时非常艰难。
裴诺从14岁就进入葡萄酒行业,他的贡献和履历无需赘言,那么,他这么厉害,又师承何处呢?裴诺的老师——Jean Ribereau-Gayon也是大牛,而他又是巴斯德的学生尤里斯-盖荣(Ulysse Gayon)的孙子,这样的师承关系算起来,埃米尔-裴诺,居然是巴斯德的徒弟的徒弟的徒弟的徒弟!
米歇尔-罗兰呢?第六代了。
从巴斯德开始,这条师承线上,像裴诺如此重量级的人物数不胜数,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些人深刻地影响着全球葡萄酒风格的发展,直到今天。
裴诺,可说是自巴斯德之后最杰出的酿酒人。
上榜理由:现代葡萄酒学的奠基人。
江湖地位:风清扬—— 一代宗师。
|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