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不少中国富商或大型企业将投资目标转向了国外(以法国为主)的酒庄。除上述提到的几位名人巨富外,通灵珠宝老板沈东军于2011年3月购得了法国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中级酒庄(Cru Bourgeois)——乐朗酒庄(Chateau Laulan Ducos);香港金融大亨郭炎早在1997年便开始在法国陆续买下3座酒庄。此外,海昌集团、中粮集团和宁夏红集团等大型企业近些年来也在海外置下数座酒庄产业。
然而,在中西方文化依然存在较大差异的今天,对于酒庄这种需要花长时间才能收回成本的投资,为何还能吸引那么多新生富商热衷其中,纷纷投身于购买国外酒庄的热潮?
万欧兰葡萄酒教育首席专家陆江将中国人扎堆购买外国酒庄的原因归结为三点:资本驱动、移民和产业链补充。中国葡萄酒市场近些年来发展迅猛,自然吸引了不少资金方的关注,而最受推崇的法国酒庄更加成为葡萄酒投资的热点。一些以个人名义购买的酒庄还可以成为购买者方便移民的不二之法,因为在国外置下一定规模的不动产,通常可以获得该国的永久居住权。此外,像中粮这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购买海外酒庄,主要是为了完成对其产品线以及产业链的完善和补充。
被各大网站转载的“中国人海外收购酒庄是赔是赚?”的文章中,除了再次提到购买酒庄可以帮助投资人在移民方面得到优惠外,还将中国人购买国外酒庄的原因归结为成本低和原料可靠两点。在受经济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海外酒庄不得不降低自己的出售价格,这又无形中给国内的投资者提供了充足的选择之机。另外,由于中国市场上假酒现象严重,所以投资方需要进入原产地,然后建立品牌形象,以满足中国消费者购买正品甚至奢侈品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完成深思熟虑的收购行动后,酒庄的发展能收到投资方预期的效果吗?
沈东军在正式成为乐朗酒庄庄主后曾感慨道:“拥有一个海外酒庄不难,但运作好并不容易”。这里面有多种原因,仍然列举“中国人海外收购酒庄是赔是赚?”的观点。首先,中国投资者在葡萄酒的制作工艺方面不能玩转,贸然收购仍然存在风险;其次,购得酒庄的后续成本较大,如每只橡木桶的价格为800欧元,一个年产7万瓶的小酒庄,更换一次就需要投入200多万元。此外,酒庄职员的平均月薪为1,500欧元,再加上种种税费及福利,员工人均成本就可达3,000欧元。最后,中国葡萄酒市场仍未形成专业、主流以及品牌的渠道,在推广上也需要更多努力。
中国投资者在成功收购酒庄后,酒庄的运作方式一般是中国方面负责酒庄产品在国内的推广和销售,而酒庄方面则负责生产和质量把关。本着共同经营,各自发挥特长的理念,我们也期盼双方在未来的中国葡萄酒市场上能开启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