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以来,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的葡萄种植面积均出现下降。其实,2009 年全球葡萄酒产量已经较2008 年下降2.87%。而与2009 年相比,2010年全球葡萄酒产量又下降 4%,减少107 万千升,降至2600 万千升。
产量下降是因为供过于求。2010年2 月,澳大利亚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商之一福斯特就曾发表言论:“为应对葡萄酒供过于求的问题,澳大利亚1/4 的葡萄树必须清除掉。”2010 年初,福斯特的财务报告就显示,2010 年前三个月收入3.56 亿澳元,与2009 年同期比较下降了14%。
南半球的葡萄收获季是在4 月,与北半球有所不同。不过澳大利亚统计局仍在2010 年底按照国际节拍,给出了2010 年澳大利亚葡萄总产量的统计数字:2010 年澳大利亚葡萄的总产量为153 万吨,较之去年的168 万吨下降8.9%。其中红葡萄的产量为84.5 万吨,白葡萄的产量为68.8 万吨,同比分别下降了4.8% 和14%。西拉的产量为40.3 万吨,霞多丽为29.8 万吨,赤霞珠为21.4 万吨,共占澳大利亚葡萄总产量的60%。西拉占据了红葡萄总产量的44%,霞多丽则占据了白葡萄总产量的43%。
按照澳大利亚葡萄种植者的乐观估计,葡萄产量下降会造成“奇货可居”的局面,进而带来葡萄收购价格的升高,但时至2010 年12 月底澳大利亚各酿酒商发布2011 年收获葡萄的指示性价格时情况却并不如此乐观。墨累谷酿酒葡萄种植协会理事长麦肯济(MarkMcKenzie)就抱怨奥兰多葡萄酒公司发布的葡萄指示价格甚至低于其生产成本:“2010 年的阴雨天气导致葡萄生产成本上升,预计每吨葡萄的平均价格大约在30 到50 美元,这主要是杀菌剂和柴油的花费。”
2010 年让墨累谷在内的很多澳大利亚葡萄酒产区大伤脑筋的是葡萄霜霉病。这种真菌性病毒其实困扰整个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已经很久,只是2010年澳大利亚内陆地区气候格外潮湿、降雨量也高于往年,很多高档葡萄酒产区都面临大规模葡萄霜霉病爆发的威胁。用于治理葡萄霜霉病的化学药剂Ridamil 短缺使得情况更加严重。
澳大利亚的邻居新西兰2010 年的日子也不大好过。2010 年8 月新西兰酿酒葡萄种植商协会发表的年报显示:在2009 年6 月至2010 年6 月这个销售年度,生产过剩和全球金融危机完全颠覆了新西兰葡萄酒行业欣欣向荣的局面,瓶装葡萄酒平均售价跌幅超过10%,回落至4 年前的水平。新西兰葡萄酒厂与种植商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外来产品的竞争、库存积压、汇率波动以及关税提高、成本上升等因素,都促使新西兰葡萄酒的利润大幅下跌。年报最后悲叹:2010 年是新西兰葡萄酒产业20 年以来最艰难的一年。
新西兰一些葡萄酒行业专家在2010 年初就曾预测:长相思品种流行浪潮过后,很多新西兰中小葡萄酒厂会纷纷陷入破产境地。McGrath Nicol 的一位破产管理专家表示:新西兰葡萄酒行业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很多酒厂因原酒生产过剩、价格跌幅太大,导致负债累累面临破产。“很多葡萄园都是从2005 ~ 2007 年发展起来的,当时葡萄价格一路攀升。然而现在长相思的收购价已经从两年前的2300 美元/ 吨降至1300 美元/ 吨。”最新发布的D e l o i t t e 调研报告显示,2010 年新西兰稍大型的酒厂尚可维持,利润在7% ~ 17.5%,但小酒厂的税前亏损已近7%,酒厂负债股权比率由前一年的84% 升至133%。截至2010 年7月底之前的一年里,新西兰葡萄酒出口量确实增加了26%,达142 万千升,其中瓶装葡萄酒的销量也增加了13%。然而,由于新元币值上升、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海外市场葡萄酒价格走低,新西兰葡萄酒平均出口价格下跌17%,每升仅7.33美元,利润极低。
隔海遥望的南非2010年毕竟有场世界杯。自2008年起, 南非葡萄酒协会(W O S A)就雄心勃勃做好各种借世界杯宣传南非葡萄酒的准备。当时还特别推出“方迪”(Fundi)系列葡萄酒。“F u n d i”是南非恩古尼语中“专家”之意,“方迪”系列葡萄酒由开普酿酒同业公会推选,由Hartenberg、Anwilka、Stellekaya、Company ofWine People 以及Waterkloof 联合酿制。其他公司也各自与国际足联建立了直接商业联系。南非各酒庄的努力似乎在世界杯期间收到了一些回报,至少西开普省的De Wetshof 酒庄的庄主维特(Danie de Wet)在2010 年7 月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该酒庄仅在6 月份葡萄酒的销量就增长了40%,他相信南非的葡萄酒可以趁世界杯的东风提升形象地位。
维特所说的提升“形象地位”主要是指改变南非葡萄酒的“廉价”印象。英国是南非葡萄酒的最大进口国,但目前一瓶南非葡萄酒在英国的平均售价仍只有3.99 英镑。2010 年2 月,南非葡萄酒协会主席博世(Su Birch)曾满怀信心地宣布:如果兰特汇率保持平稳,南非的包装葡萄酒出口量有望增长10%。但2010 年过去,2011 年1 月南非葡萄酒协会公布的最终统计数字却是:2010 年南非包装葡萄酒对英国市场出口量比2009 年下降了29%。协会将下降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英国一些大超市开始销售自有品牌葡萄酒:“严峻的经济形势迫使大型超市从南非购买散装酒,运至英国装瓶,冠以自有品牌出售以减少成本。”
更具体的数据是:南非品诺塔吉与霞多丽的出口大幅下降,与2010 年几乎遍布全球的减产风潮同步,2010年南非的葡萄酒产量也下跌了5%。尽管2010 年9 月曾传来南非全国最大的Nederburg 葡萄酒拍卖会上葡萄酒生产商获利增加40% 的消息,但2010 年底更多的南非葡萄酒产业专家还是发出了忧心忡忡的警告:“南非葡萄酒面临的压力正在日渐上升。近年来南非葡萄酒生产倾向于白葡萄品种并受益于此。但从目前看,南非新增葡萄种植面积十分有限,而且多数为白葡萄品种,这对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过去5 年中,南非葡萄种植面积大幅下降。由于红葡萄酒的供应过剩,南非新增的种植面积中82% 为白葡萄品种。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生产商顺应市场的变化。目前,南非葡萄酒业的发展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其国内市场仍处于1993 年的水平。”救星中国?
该是说点让人兴奋些的消息的时候了。
就2010 年的法国香槟产区来看,在普遍的减产浪潮下,香槟协会(CIVC)为2010 年的香槟产区葡萄收获设定的限量颇有些耐人寻味:2010 年的设定量为1.05 万公斤/ 公顷, 比2009 年略有提高。C I V C 的发言人说:“由于2010 年每公顷的产量要控制在1.05 万公斤,因此我们的采摘量预计要到达1.4 万公斤/ 公顷,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能从中挑选出质量好的葡萄。”
在过去的几个“经济危机”为主打话题的年头里,香槟销量下降是意料中的事。2009 年,香槟行业遭遇重挫,全球销售额下跌42%。不过事情在2010 年有所好转,2010 年前7 个月,法国葡萄酒烈酒出口总额上升,其中香槟销售增长达36%。但事实上香槟对欧盟国家出口涨幅不大,增长最明显的是美国、亚洲地区。兰斯管理学校香槟管理系主任斯蒂芬·查特斯预言:在亚洲市场消费增长的推动下,2011 ~ 2012年全球香槟销售有望出现大幅度反弹。2010 年12 月,法国Taittinger 香槟庄主甚至预测:15 年后中国市场的香槟消费量将超过美国。“受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推动,2010 年全球香槟销量将上升15% ~ 20%。2009 年中国香槟市场同比增长了40%。中国无疑将成为另外一个美国市场。”
仅仅3 年时间,中国市场的“救星”形象已经在法国葡萄酒产业心目中根深蒂固。2010 年3 月《品醇客》就有报道称: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波尔多葡萄酒的全球最大进口国;虽然美国进口总额仍比中国高,但进口量已跌落至第五。2009 年,波尔多葡萄酒主要依赖的出口大户美国、英国和比利时的需求分别下跌44%、33% 和16%。在这种情况下,波尔多酒业协会(CIVB)的主席就表示:“中国是波尔多除欧盟以外最大的客户。中国的购买力上升恰如雪中送炭。五六年前,CIVB 只有约1/4 的高级期酒运往大中华地区,2010 年这一比例已提升到50% 以上。2009 年,中国进口额提升40%,达7400 万欧元,进口数量则增长了97%。”
2010 年春季的2009 年份波尔多葡萄酒品酒会上,中国的葡萄酒买家人数创下历史纪录,波尔多葡萄酒与烈酒经济机构主席表示:“我们看到许多中国人首次购买期酒,他们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Chateau La Marzelle酒庄的经理则认为:“中国市场和中国日益上升的中产阶级将是波尔多葡萄酒的潜在动力。我有一群中国访客,他们说会最多买100 万欧元的期酒。”2010年12 月公布的波尔多指数显示,2010年12 个月以来,上等葡萄酒每月交易额涨幅已飙升超过200%,涨幅速度超过石油和黄金,促成这一增长的相当大的动力来自中国。
2010 年5 月25 日至27 日在香港召开的V i n e x p o 成为中国市场神话的另一见证里程碑。Vinexpo 的首席执行官贝纳特(Robert Beynat)在闭幕式上宣布:今年参加展会的人数比上一届增加了42%,共有来自32 个国家的882 名参展商参展,参观者达到12617人,堪称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这一创纪录的数字呼应了展会开幕时法国驻港澳总领事马克福(Marc Fonbaustier)代表法国经济、工业与就业部长所做的致词:“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显然是全球葡萄酒经济的两股推动力,两个市场同样有着瞩目的增长。Vinexpo Asia-Pacific 的策划人深明此等趋势,因而决定于本年再度选址香港举行,这毫无疑问是非常明智的决定。”
中国市场的神话很大程度上萌生于Vinexpo 于2010 年2 月10 日在上海发布的一份葡萄酒市场研究报告。该报告由国际葡萄酒和烈酒研究机构IWSR(The International Wine and SpiritsRecord)应Vinexpo 邀请完成。依据I W S R 的调研,2008 年,亚太地区葡萄酒消费量达到1.1163 亿万箱(9 升装),合计13.4 亿瓶,同2004 年相比增长51.93%。这一增长趋势在2009 至2013 年将继续保持。2009 年,亚洲葡萄酒消费约为70 亿美元,虽然目前仅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但到2013 年将有望达到90 亿美元。按照消费量计算,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烈酒消费市场、世界第八大葡萄酒消费市场。2004 到2008年,中国葡萄酒消费几乎翻番,增长达80%。2008 年,中国消费了7497 万箱葡萄酒(9 升装),合8.9968 亿瓶。I W S R 预测,时至2013 年,中国市场的葡萄酒消费将达到12.6 亿瓶,几乎相当于适龄饮酒人群人均年消费一瓶。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七大葡萄酒消费市场。
香港又在中国市场中占有特别的地位。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取消所有葡萄酒关税,这使香港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体中第一个自由葡萄酒港。IWSR 的报告显示,自葡萄酒税取消后,香港的葡萄酒消耗量显著攀升,2010 年香港的葡萄酒消费量有望超过3300 万瓶,到2012年,葡萄酒消费量在香港将增长32%,达到2.75 万箱,相当于3309.6 万瓶。再综合考虑便利的物流条件和中英双语的商务环境,报告最后总结:香港即将成为葡萄酒亚洲市场的核心、亚洲的葡萄酒枢纽。
“名酒拍卖”是构成中国市场神话的又一大支柱。香港堪称名酒拍卖的“梦幻市场”。苏富比国际葡萄酒部门负责人萨特克利夫(Serena Sutclife)称:“香港已经超过纽约和伦敦,成为苏富比行最重要的葡萄酒拍卖地区。”——从2010 年1 月到3 月香港共举行4 次葡萄酒拍卖会,销售量超过了美国同期举办的8 次拍卖会的销售总量。2010 年底,中国大陆拍卖史上首度与法国权威葡萄酒机构合作的葡萄酒专场拍卖会开拍,这也是中国大陆葡萄酒拍卖史首度汇集了波尔多全部61 个1855 年列级酒庄酒款组合的拍卖会,所有酒款均直接出自酒庄原酒窖、由法国波尔多1855 列级酒庄协会主席臻选。与此同时,华北地区唯一的专业葡萄酒保税库“第一酒窖”落成,该保税库与法国波尔多1855 年列级酒庄协会建立有战略合作关系,预示着继香港后,高级葡萄酒拍卖在北京已具备了足够有保障的物流与仓储体系。
处于风头浪尖的自然还是拉菲和木桐这样的“名庄”。“拉菲”尽管依然是某种带有特殊意味的符号,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法国酒商开始发掘这一符号附带的更多潜在价值。波尔多指数的创始人布恩就已经注意到,当诸如拉菲和木桐等品牌在酒标的设计上采用中国元素后,中国买家们更是青睐并急于购买这些葡萄酒。2010 年10 月的L i v -E x 指数更显示,波尔多顶级一等酒的副牌酒价格飙升:超过30款2000 年份的副牌酒价格已经上涨了50% 甚至更多,其中14 款葡萄酒在最近12 个月里已经翻了一番。Liv-Ex 指数分析道:许多买家认为,副牌酒是接触到顶级葡萄酒的便宜途径,这种观念在亚洲投资者中尤其盛行。在2007 年9 月,7 箱副牌酒的价格才相当于一箱顶级一等酒的价格,现在由于副牌酒的价格不断上升,一箱顶级一等酒只相当于4 箱副牌酒了。
Liv-Ex 指数的分析也不无矜持地指出:副牌酒价格飙升是品牌效应的作用,买家(尤其是那些不认识西方文字的人)只注重酒瓶的外观,他们觉得副牌酒的酒标和顶级一等酒的酒标看起来很像。只有当品牌的效力变得很大、而年份和质量对买家变得微不足道时,副牌酒价格才会出现飙升。尽管如此,想想2008 年欧盟为迎合中国市场而差点允许用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勾兑生产廉价粉红葡萄酒,各名庄的副牌酒做出这点牺牲也没有什么,何况一向傲然市场风云之外的勃艮第也把目光投向了快速发展的中国葡萄酒市场,计划在未来3年投入40 万欧元在中国组织勃艮第葡萄酒品尝推介会不说,2010 年3 月还举办了亚洲第一次勃艮第葡萄酒期酒品酒会,以“勃艮第期酒,冒险家的乐园”的口号向中国市场推介勃艮第期酒。
“乐园”应该是个合适的双关词,因为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市场甚至已经把眼光越过了酒瓶、直奔瓶子后的酒庄。2010 年初与年底分别前去法国,前后间隔不过9 个月,迎接我的市场经理们9 个月前还在犹豫着询问哪种口味的葡萄酒适合中国市场,9 个月后已经在热情洋溢地向我建议:“我知道附近有几个葡萄园不错,如果你有愿意投资的中国朋友我们可以全力帮忙。”尽管也有贝克汉姆等明星级的顾客在法国四处风风火火地购买葡萄园,但如同葡萄酒期酒以及拍卖市场上的情形一样,最轰轰烈烈的风景还是来自中国。
2009 年,一则“28 岁青岛女富豪4000万元买下法国酒庄”的新闻在坊间相传。这家“法国酒庄”最后被证实名为“LatourLaguens”,占地面积为60公顷,位于波尔多市中心东南50公里,年产大约16万瓶葡萄酒。买下酒庄的龙海集团称:投资法国酒庄是基于对国内葡萄酒市场未来成长性的良好预期,“我们收购法国酒庄的目标就是以高起点面向全国市场”。人们还没来得及记清这个“LatourLaguens”和波尔多名庄拉图酒庄(Latour)名称间的差别,2010年底,又一座与大名鼎鼎的拉菲堡(Lafite)名称相近、名为“ChenuLafitte”的波尔多酒庄被一位来自中国、号称家产亿万的富豪收购。拉菲古堡(ChenuLafitte)建于18世纪,该城堡名先前由布尔区MilleSecousses酒庄的达力卡尔(PhilippeDarricarrère)所有,后来达力卡尔将酒庄、40公顷葡萄园以及名称全部卖给了这位中国投资商,自己只保留了42公顷葡萄树。达力卡尔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拉菲古堡是一个古老的名字,只有我们有权使用,但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将酒庄连同家族标志一同卖掉。新庄主和我们的关系很好,他能够投资这片产业我感到很高兴。我的儿子每天仍然在这里工作,我一周也会来看几次。”酒庄的中国新主人则在接受法国当地《西南报》的采访时透露,他的目标是将葡萄酒销往中国,尽管拉菲古堡葡萄园已经列入布尔法定产区,但他还是选择使用在中国更知名的波尔多法定产区名称作为酒标。
与这些多少有些文字游戏的酒庄交易相比,来自中国一些更大规模集团的一些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海外酒庄交易手笔显然更大。2010 年5 月,1980 年创立、现今与人头马君度的合资的王朝酒业总裁在香港接受我采访时宣布:王朝酒业打算在未来3 年内把生产力从现在的7 万吨提高到10 万吨,目前在中国天津的公司有1.46 亿美元的现金可用于发展生产;由于在中国的葡萄园有限,王朝酒业目前正在新世界葡萄酒产区物色合适的葡萄园,因为那里有不同的收获季节正好可以补充国内的生产计划;法国的葡萄质量很好,王朝酒业也正在法国调研并考虑购买葡萄园。
已经动手了的是中粮集团。2010年9月19日,中粮集团总裁助理、中粮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曲喆在上海世博会举行的“长城葡萄酒日”暨世界酒博会开幕式上透露,中粮酒业已于9月12日以1800万美元收购了位居智利葡萄酒十大酒庄之列的Bisquertt酒庄名下的酒厂和葡萄园,完成了中粮酒业的首次海外并购。9月29日,中粮集团与智利Bisquertt家族正式签订资产收购协议,此次收购共包括该家族所拥有的位于智利中央山谷Colchagua产区的一个酒厂及周围350公顷的葡萄园和原有运营团队,新的酒厂被命名为圣安德雷亚(SanAndrea),拥有1.4万吨储酒能力,由中粮集团旗下的中国食品酒类事业部管理。Bisquertt酒庄会继续使用原有品牌生产葡萄酒,不过今后将主要小规模生产特级酒。
拥有中国知名葡萄酒品牌“长城”的中粮集团从10 年前就开始进口智利散装酒。曲喆表示:根据计划,中粮酒业未来将以智利产区为依托,推出一个新的中高端葡萄酒品牌,品牌规划工作已经在进行中,未来中国将是这一品牌的主市场之一,但不是唯一市场,欧美国家也是目标销售市场。针对外界质疑的成本问题,曲喆则表示:“事实上智利产区的成本并不比国内高太多,由于产品定位中高端,因此此次收购能够实现良好效益。”这是中粮集团为打造葡萄酒产业链而进行的首次海外并购,而据中粮透露,收购法国波尔多产区葡萄园的谈判正在进行中,美国纳帕山谷的合适葡萄园也将在中粮的收购考虑范围内。
时至年底,2010 年12 月30 日又传出消息,李嘉诚名下的“长江生命科技”接受在澳大利亚证交所挂名的Challenger Wine Trust 之后,几家新西兰大型葡萄园可能很快也将为这位著名的香港投资家所有。ChallengerWine Trust 在塔斯曼两侧拥有大片的葡萄园,总面积达到748 公顷。这些葡萄园分布在新西兰的马尔堡和霍克湾的最佳葡萄种植地上。
投资诸如新西兰这样的葡萄园自然多一些风险,似乎还是在法国寻觅些名称带些可玩味处的“名堡”多几分风雅。也时常见到一些说法:亚洲人在法国不大容易收购到真正葡萄品质好、风土条件好、历史积淀厚、酿酒师上乘的酒庄。例证是20 世纪70 年代日本人也在法国做过类似的事情,至今却不曾见到有哪个名庄出自日本控股,好酒庄的产权仍然在欧美的圈子里转。但谁也无法预料已经被奉为神话的中国葡萄酒市场是否会再创造另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