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数据(二)
三是葡萄酒的违轨生产与销售引起的行业诚信急待重塑。
据国家葡萄酒检测中心抽样检查,全国14个主要生产葡萄酒的省份,产品合格率为67.7%,大型企业产品合格率可达100%,而小型股份制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私营企业合格率46%,个体企业仅为33%,主要是在酒中调增添加剂,这些低劣产品,大大影响了葡萄酒产业整体形象。还有许多匆忙上马的企业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大量使用进口劣质原汁勾兑葡萄酒。有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所用的葡萄加工原料中,只有10%是专用酒葡萄,其他大都用鲜食葡萄或兼用品种。有媒体报道说,目前有不少小葡萄酒厂家生产“三精一水”葡萄酒(即香精、糖精、酒精), 极大地破坏了消费者对本来尚未深入人心的葡萄酒印象。
不少企业大上快上葡萄酒生产线,大肆生产“水+葡萄酒”的低档葡萄酒,以牟取暴利。近两年,在东北、宁夏、广西、云南等地甚嚣尘上的野山葡萄酒就是典型。它不仅扰乱市场,而且损害了我国葡萄酒在国际的形象。销售手段鱼目混珠,借品牌、贴标生产的厂家不少,市场上真假葡萄酒难辩,消费者身受其害,对某些葡萄酒厂家只好敬而远之,甚至对整个行业的诚信都大打折扣。如中国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冠以“解百纳”名称的葡萄酒,价格从上百元到数元不等,品质差异也很大。消费者对此异议很大,对整个葡萄酒行业的诚信产生了怀疑,到底谁是正宗的“解百纳”?张裕作为“解百纳干红”在中国是最早的生产者,一直想将这一称谓收入自己囊中,张裕的作法遭到了其他葡萄酒生产企业的反对。解百纳混乱的市场现状直接影响到中国中高档干红的市场布局和广大消费者的欲望与忠诚。 四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并行状况急待改变。 葡萄酒是国际上通行的酒种,要适应入世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标准要与国际接轨。众所周知,标准体系,是产品质量的法规性文件的集合,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产品质量的优劣。 几年来,通过标准的贯彻实施,葡萄酒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生产的发展,标准又暴露了许多不足,这就需要不断更新,废除不合理的东西,补充新的内容,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我们应对标准体系加以完善,让其对产品的约束性更强,尽快与国际接轨,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可以说,我国现在执行的GB15037/T—94《葡萄酒》标准,是目前唯一的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标准。可它仅有合格产品的界限值,线条太粗.客观地说,这个标准对于起步阶段的葡萄酒产品是有约束力的,但是目前我国葡萄酒生产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加以完善和修订,这个标准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因为产品质量是不断提高的。不仅有合格产品,还有质量较好的产品,还有质量特优的产品,这些品质相差很大的产品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或者说下同样一个合格结论,就分不出质且等级,体现不出产品档次,也就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无法同国际接轨,不利于我国葡萄酒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我国葡萄酒标准体系急待完善和重新修订。还有不少企业违背了标准化法的精神,自行其是,制定了一些低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这些企业企业标准应废除。今后,各企业应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试用;否则,就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此外,缺乏系统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葡萄酒法规,例如行业准人制度、生产经营及许可制度等等。 五是葡萄酒原料基地建设与管理急待规范。
优质葡萄原料代表优质的葡萄酒的核心部分,俗话说,好酒是“七分原料、三分工艺”。当前,原料基地建设处于薄弱环节。由于受利益的驱动,各地纷纷种葡萄,但酒葡萄种植不同于其他,对温度、雨量、土质有苛刻的要求,同时我国葡萄酒原料栽种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结果是种了拔、拔了种。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
由于有些葡萄酒生产企业没有基地或基地不稳定,许多葡萄酒生产企业只能跨地区、远距离收购葡萄,达不到现采现酿的理想要求,又由于葡萄酒种植热使大量低糖高酸的葡萄进入了葡萄酒原料行列,葡萄酒质量稳定受到影响。
目前,我国葡萄酒基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基地偏小,“小而杂、小而散”,形不成基地效应、规模效应;二是栽培技术低下,出酒率(量)小;三是产区与酿区严重分离,丰产不丰收,保量不保质,生产供给没保证。这些问题说明,原料基地建设与管理有待加强。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七分原料三分工艺”的重要内涵,也认识到葡萄酒的大发展必须在基地建设上下功夫。但由于缺乏经验和探索,而导致在基地建设与管理上粗放,很不得法。在生产基地建设的实践中,他们发现,目前国内大多数葡萄酒生产企业所需葡萄由农民分散种植,厂家“订单”收购。农民为了追求产量,往往不按国际标准种植,而且这种种植模式受年景好坏的影响,价格随行就市,很难把握产品质量,农民的收益也得不到保障,容易丧失种植积极性。同时,企业和农户之间往往是利益有保障时就“联姻”,无保障时就“离婚”,特别是多数企业只顾自身利益,导致农民收入没有保障等问题。这也是近年来的老大难问题。
二、发展的趋势方向与未来的道路——我国葡萄酒产业路在何方
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趋势为:
一是品牌成为竞争的核心,企业品牌意识进一步觉醒。葡萄酒市场进入稳定的发展期之后,企业的竞争将从产品差别、价格战,进入品牌竞争阶段。 二是产业发展将从无序走向有序,弱肉强食规律发挥作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一些劣势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三是消费者群体的成熟将使企业更注意培育品牌忠诚,葡萄酒市场消费更加趋于理性。四是龙头企业的合作竞争与创新将会带动行业内企业技术、管理、营销等全面提升。这些趋势将决定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方向。新世纪的葡萄酒工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用信息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葡萄酒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其真正走上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这是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葡萄酒产业面临的形势是,葡萄酒市场战事连绵、硝烟弥漫,烽火连天,市场争夺激战正酣且竞争十分激烈。国际葡萄酒商也看好中国巨大的市场,纷纷加大品牌宣传和营销力度,而国内骨干品牌的国际化之路也让人拭目以待。葡萄酒行业的资本对抗将愈演愈烈,品牌战一触即发。 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国内葡萄酒企业日后之路究竟如何走?实践表明,我国的葡萄酒工业的发展只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出一条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葡萄酒的道路。这是我们从我国的葡萄酒工业多年发展的实践中得到的经验。笔者认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葡萄酒的未来道路应采取以下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