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酒人俱乐部会员社区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帖子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葡萄酒为什么会“流泪”?

[复制链接]

104

主题

0

听众

32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23:26: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摘要:                            本文解释葡萄酒的“酒泪”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ABSTRACT:This article tells you how wine tears form and the science theory behind this phenomenon.                                   
如果你边读这篇文章,边享用一杯葡萄美酒,那你应该趁这个绝佳的机会做一个简单的试验:喝一口酒或者摇一下酒杯,然后观察酒杯的内壁,你应该可以看到杯壁上出现了一条条透明的柱状液体,就像一行行汩汩流下的“眼泪”一样,这些酒柱,就是传说中的“酒泪”、“酒脚”或者“挂杯”。酒泪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它能说明葡萄酒的什么情况呢?

          其实,酒泪的背后隐藏了一道奇妙的科学原理。葡萄酒的大部分成分是水,其他重要物质有矿物质、多酚类物质、糖、酸、甘油和乙醇等。其中水和乙醇对酒泪的形成尤其重要。乙醇比水挥发得更快,而且它的极性比水的弱很多;另外,乙醇属于表面活性物质,所以在葡萄酒的酒液表面会聚集更多的乙醇分子,比水分子的数量还要多。乙醇的挥发速度比水要快很多,尤其是在酒液比较薄的地方,比如残留了少量酒液的杯壁上。
        总的来说,水的表面张力比较高,它习惯于吸附其他的分子。乙醇的表面张力比水的低,而且它的极性更弱。水和酒精的混合液的表面张力比纯净水的要低一些。因此,当葡萄酒中的乙醇开始挥发之后,酒液表面的乙醇分子浓度就会下降,从而导致酒液的表面张力升高,最终形成一个表面张力梯度。出现这样的梯度后,下层酒液中的水分子就会自动往上移动到液体表面,以缓和表面的张力。于是,在一杯葡萄酒的主液面上,就会形成一圈高低表面张力区,随着乙醇的不断挥发,高低表面张力区会不断扩大。不过,高低表面张力区之间的牵引力并不能抵抗重力的作用,所以杯壁上的液体最终还会慢慢流回到主液面,形成所谓的“酒泪”。液体的这种因为表面张力梯度而造成的传质现象就是著名的“马伦哥尼效应”(Marangoni Effect)。

          “酒泪”可以说明葡萄酒的什么情况呢?很多人认为,葡萄酒的“眼泪”可以说明它的质量,酒泪越多,葡萄酒的质量就越高。也有人认为,酒泪是由甘油和糖分引起的。不过,这两种看法其实都不够科学。酒泪真正能展示的是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因为酒精(即乙醇)是酒泪形成的主要因素,所以酒泪的多少和持续时间都跟它密不可分。酒精度越高的葡萄酒,其酒泪也就越多,酒泪的持续时间也越长。

          由于酒泪是由酒精挥发引起的,而外部的因素,如温度、湿度都会影响酒精的挥发速度,所以这些外部因素也会影响酒泪的形成。温度越高,酒精挥发得越快,酒泪也就越容易形成。如果想要阻止酒泪的出现,可以尝试把酒杯完全密封起来。酒杯被密封后,由于酒精无法挥发,酒液就能维持均衡状态。你可以尝试在不同的环境条件,用不同的葡萄酒来进行这样的试验,进一步验证酒泪形成的科学原理。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爱酒人俱乐部会员社区 (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号: 闽ICP备19023082号 )

GMT+8, 2025-1-24 09:24 , Processed in 0.2030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moke8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