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力安五岁起学习大提琴
法国青年小朱在中国的日子一直挺滋润,今年喜添爱女的他心情更美了。爱汉语、爱中国、爱女儿。当然,身为法国人,怎么可能不爱葡萄酒?葡萄酒寄托着他的乡愁,也承载着他文化交流的使命。在异乡品味故乡,他要追寻故国文化,也在传播一种生活方式。
可贵的“品味”
今年,受法国罗讷河谷葡萄酒行业协会委托,朱力安拍摄了一系列宣传片,名为《朱力安的轻松一刻》。伴随诙谐的音乐和中式背景,朱力安想传达这样一种葡萄酒文化:喝多贵的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喝酒的心态。葡萄酒要用心品味,你可以品出酒庄辉煌的历史,也可以喝出法国乡村的悠闲。或古老宁静,或高贵优雅,但一切都应与浮躁无关。“中国社会发展很快,也许大部分人顾不上‘品’。但我觉得‘品’这个字太重要了,无论是品味生活,还是品味美酒、美食。”
朱力安曾在上海住过很长一段时间,上海是他眼里最有葡萄酒氛围的中国城市。“上海有各种小型葡萄酒吧,供应一些简单的法式小吃,有专人介绍推荐各类红酒。但是在其他城市,除了专业的圈子,上哪去品呢?你只能自己瞎买。法国大型超市葡萄酒专区都会设置懂酒的服务人员,而中国大部分葡萄酒专卖缺乏专业人员。我见过一个法国葡萄酒公司的中方雇员,老板要求她们喝酒学习时,那两个姑娘做了特别惊讶的表情,‘不,我可不喝酒’。面对这些对葡萄酒一窍不通的销售人员,你还能指望什么呢?”
用葡萄酒推广文化
朱力安愿意做葡萄酒文化推广,也是有感于假酒泛滥和价格虚高。“有些假酒或劣质酒,起个很像法国译音的名字,看似法国的酒,用伪造的异国情调吸引着众多不明所以的消费者,在中国的三线城市卖得特别好。”这些年朱力安演出跑遍全国,在小超市、便利店都看到不少这类的劣质酒。他既愤恨其暴利,也担心这会误导对法国文化充满向往的消费者。
“我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比了解法国历史还多。”在目前这个人生阶段,朱力安会挤出时间看法国小说和法国历史书,一个人吃饭,也尽量选择去吃西餐或法国菜,每次回法国都会狂喝葡萄酒。西方学者用“怀乡”这个词来描写现代环境中人的怀旧情绪,那是一种若有所失、流落他乡的情感。它不仅是对一种具体地域概念的向往,更是一种寻找文化记忆和归属感的情怀。身在中国的朱力安也许是在这种情境中,重新审视法国的传统文化,也在传播一种生活方式。
他渴望完成对母语文化的追寻,也自认有一点使命感:“向中国朋友介绍法国文化。” 今年5月4日,朱力安在巴黎接受了旨在奖励促进中法文化交流青年的“贝纳尔多奖”。葡萄酒,本身就承载着文化历史,利用这样的载体去宣传推广文化,是个比较合适的切入点。
红酒加音乐,绝配
来中国之前,朱力安是音乐人。十多年间,他的最爱是“离人声最近的乐器”——大提琴,谈到音乐和美酒的相通之处,他说,艺术其实就是人的魅力,葡萄酒吸引人之处也在于人的魅力,而不仅仅是大自然的造化。“葡萄酒中那些让人迷醉的果香,是人为赋予的。如果只停留在简单味觉体验的阶段,那还不如直接吃新鲜浆果。很多糟糕年份的葡萄,经过酿酒师巧手调配,一样能化腐朽为神奇。那么多搞音乐的人品味葡萄酒,就是在品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