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葡萄酒行业门槛提高。于当年7月1日起施行的《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在企业规模、原料保障、工艺与装备、质量安全等方面均设置了硬性条件。
《准入条件》要求,企业项目原料保障能力应不低于生产能力的50%。其中,葡萄酒原酒及特种葡萄酒生产企业项目原料保障能力应不低于其生产能力的70%;酒庄酒生产企业自有的酿酒葡萄原料保障能力应不低于其生产能力的70%。
2012年7月6日,工信部、农业部又联合制定了《葡萄酒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葡萄酒产量将达到220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利税实现120亿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产品,培育2家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集团,每个主产区培育、建成1-2个具有产区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促进葡萄酒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甘肃省也提出力争到2017年,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左右;到2020年,达到50万亩左右。
“《准入条件》和《规划》的出台,客观上有利于国内目前已具规模的龙头葡萄酒企业进一步发展,减少国内罐装小进口酒商的终端干扰。”一位葡萄酒业从业者分析指出,随着 “十二五”规划的发布实施,葡萄酒业将会迎来一些新的变化:葡萄种植规模化经营、西北部优良产区受追捧、酒品分级管理治理行业乱象、龙头企业加速兼并收购、上市公司加快业绩追赶等。
随着准入门槛的提高,甘肃省部分红酒产业开始“走出去”谋求发展。今年兰洽会期间,美国月色美地葡萄酒公司与甘肃省汉水·津亭葡萄酒投资管理公司正式签约,首期投资3000万美元在张掖临泽建设国际酒堡项目;重庆甘肃商会、厦门优传酒业集团分别拟在河西走廊投资建设国际酒庄集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