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是历史,是文化

做为一种如此广泛而悠久的饮品,有关葡萄酒的故事太多太多。我这里随便讲几个我记得的。

  葡萄酒有文化。指责中国人不会喝葡萄酒,实际是讽刺中国人没接触洋文化,比如海鲜要配白葡萄酒这种餐式,中国人原本不懂。这个批评细想下来,我觉得没什么道理。中国人曾经在1980年代流行喝香宾,1990年代流行喝干红和干白。中国人曾经把XO视为档次的标志,也曾经在年夜饭局用红酒干杯。对大众来说,酒是喝的,不是“文化”的,喝得开心就行。

  2007年我回国,坐的是加拿大航空公司班机。加航班机在加国境内,东部飞西部,不提供免费的酒精饮品。一出境,国际航班,你随便喝。明显是大陆移民出身的空姐用普通话问我,“你喝什么?有啤酒、红酒和白酒。”白酒?在加航喝白酒,太过瘾啦,整一瓶!递过来一个小小的塑胶瓶,还认真地帮我拧开盖。拿过来一看,上面印着“WINE”。我一脸苦笑,原来加航的“白酒”是白葡萄酒。呵呵,我又为中国人不会喝葡萄酒提供了一个证据。

  葡萄酒有商机。中国人这么多年就这么喝过来了,喋喋不休的批评者已经不知换了什么话题打发时光或者混饭吃,而世界级的酒商们,却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2006年11月,总部设在加拿大的国际葡萄酒文化促进组织(IWCPA)决定向中国消费者赠送一批私收藏酒柜,酒柜恒温维持在摄氏10至16度,湿度则在60%至80%。

  IWCPA中国区代表汤普森(Stephen Paul Thompson)指出,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兼具品味与消费实力的社会名流与白领群体,这个庞大的精英阶层还在继续壮大。但中国人均葡萄酒年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远低於啤酒和烈酒。葡萄酒消费总量仅佔中国酒类消费总量的1%。 中国还没有真正的红酒文化,绝大多数人不懂得品尝葡萄酒。他们甚至不知道葡萄酒也需要一个相对恒温、恒湿的环境来储存。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低档国产葡萄酒,占据90%以上中国市场的原因。

  葡萄酒名贵。名贵到什么程度?中国现代史著名人物李宗仁,临终前安排遗产,所涉有限,却专门提到“十几瓶葡萄酒收藏多年”。李宗仁长期雄据一方,并曾贵为中华民国总统,却仍然视几瓶酒为珍品。葡萄酒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葡萄酒的种类多。差不多每一款名酒,后面就有一大堆故事。我所在的加拿大,出产一种“冰酒”。做这种酒,要等到12月或1月间,天降大雪、气温降到摄氏零下8度、整个葡萄都冻成如玻璃珠般的晶莹后才將其采下酿制。这种状态下的葡萄,恰好成熟又经霜冻但还没有冻烂。加拿大的气候保证这种冰葡萄出现,但仍然是靠天吃饭,冻早了葡萄没熟,冻晚了又熟过头,因此产量有限。据说为了防备冻葡萄自滕上掉到地上,要使用专门的网袋保护。

  冰酒有一种特殊的芳香和醇厚,很难用语言描述。著名作家罗宾逊夫人对饮用冰酒的感觉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描述:真正的冰酒就像嘴里含了一口最纯净葡萄汁的同时脸上又挨了一巴掌。

  加拿大冰酒瓶口下方,标有VQA字样,这是Vintners Quality Alliance(酒商质量联盟)的认定,这个组织对葡萄品种、葡萄种植园、葡萄来源、采收标准、生产要求 以及成品质量认定都有周密规范的法规条款和认定机构,只有贴上VQA标志,才是真正的加拿大冰酒。

  葡萄酒是历史,是文化,是礼品,是珍藏。但葡萄酒,更是喝的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