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葡萄酒展览 惊现康熙青花酒具

在美国温特图尔博物馆举办的“开瓶!葡萄酒——物件与传统”专题展上,有一件康熙年间的青花缠枝菊纹大碗,为著名收藏家利奥•霍德洛夫及夫人向该馆捐赠的200多件中国外销瓷之一,碗身饰有“喜鹊登枝”和“松鹤延年”等8幅中国题材图案,但口沿却像长城的垛口一样,均匀地开有8个U形凹口。好端端一只青花碗,为什么要开几个豁口呢?与葡萄酒有什么关系吗?

    这种碗叫做“蒙蒂斯”,关于它的用途和来历,最早出自1683年的一篇文献,一位名叫安东尼•伍德的牛津学者记载道:“这年的夏天,出现了一种口沿有缺口的盆或碗,可以把酒杯的杯脚挂在那里,以便将杯身倒悬着浸入冷水中使其冷却。这种容器被称为‘蒙蒂斯’,缘自一位被叫做‘蒙蒂斯大人’的苏格兰怪人的名字,他当时穿的斗篷或外套披肩下摆有一溜U形凹口。”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为酒杯降温的器皿!参阅一些拍卖行的拍卖记录,康熙年间类似的8个开口碗形青花蒙蒂斯,直径通常为32厘米左右,高度通常在16厘米上下,足有脸盆那么大。

    早在光绪年间,曾游历西洋的袁祖志就在《涉洋管见》指出:“中土酒必温而饮之,泰西则皆冷以尝之。”有关研究表明,当葡萄酒的饮用温度高于20℃时,酒精的气味将会凌驾于酒香之上;适当降温则会使酒香更加宜人,酸度、甜度和单宁的表现也更加完美。专门针对葡萄酒制造红外线测温计的Nuvo Vino公司列出的适饮温度建议是:起泡酒6℃~8℃、干型加烈葡萄酒7℃~8℃、白葡萄酒8℃~12℃、桃红酒10℃~13℃、红酒13℃~19℃,甜型加烈葡萄酒17℃~19℃。为了达到恰当的适饮温度,我们需要把酒瓶插入加冰块和水的冰桶进行冰镇。但在17世纪的某个夏天,冰块并不那么好找。即使有冰块,如果把冰好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的酒斟入温度较高的酒杯,酒的温度也会迅速上升。于是,蒙蒂斯便应运而生。蒙蒂斯的设计非常合理:通过旋转杯脚,可从不同角度冷却杯身;杯脚和杯柄露在外边,既弄不湿,又保持室温,拿起来舒适;8个开口挂8只杯,正好一桌。

    温特图尔博物馆前身为杜邦公司创始人的曾孙亨利•弗朗西斯•杜邦的庄园,本次展览的300多件展品,大部分为他生前收藏的葡萄酒器皿,其中便有一件乾隆年间的青花牡丹纹蒙蒂斯,器型像个水仙盆,也是8个开口,盆身正面的五彩徽章纹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查斯德林家族的族徽,据称原始出处为18世纪荷兰莱顿市市长科内利斯•安东尼•查斯德林的府邸。纽约苏富比曾在2011年拍卖过一件器形类似的雍正年间五彩缠枝菊纹双耳四兽足蒙蒂斯,宽56.5厘米,高31.8厘米,10个开口,以10.45万美元落槌。

    蒙蒂斯是中国古人参与西方葡萄酒文明的重要物证,但由于咱们不使用这种器皿(咱们需要的是烫酒壶),至今没留下一个正式的中文名。而把康乾盛世景德镇烧造的器物直接叫做“蒙蒂斯”——比如“康熙青花蒙蒂斯”或“雍正五彩蒙蒂斯”之类,听着别扭,有些对不住咱先人。从蒙蒂斯的用途及器型来看,顺延“冰桶”概念,或可姑且叫做“冰池”。当然,我们更期待收藏界的专家依照“葵口碗”、“菊瓣盘”、“梅瓶”之类的思路,取个风雅的中文名才是。

    通过一些拍卖记录可以得知,历史上还出现过法国塞夫勒瓷和日本伊万里瓷的蒙蒂斯,以及银制、铜制、锡制的蒙蒂斯。大约是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制冷技术的广泛应用、生活节奏的加快、酒杯尺码的越来越大,蒙蒂斯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烟尘中。偶尔现身博物馆或拍卖会的蒙蒂斯告诉我们:过去的人们多么讲究,过去的生活多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