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专家委员会委员 李德美:
葡萄酒标注的混乱状况已经严重扰乱了葡萄酒消费市场,给选购葡萄酒造成了障碍。这是因为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对葡萄酒认知度不高,在我国,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葡萄酒的质量,从低到高分为劣质品、不合格品、合格品、优良品和优质品5个级别。完全不同于国外葡萄酒生产与销售的产区标准制度,这就是为什么有十几块钱的解百纳,也有几百块钱的解百纳,甚至还有上千块钱的解百纳。这些酒不仅价格差异很大,品种差异也很大。同样是解百纳,有蛇龙珠生产的,有赤霞珠生产的,还有品丽珠生产的,还有所谓的几种品种混合在一起的。可见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所谓解百纳葡萄酒,品种不清晰,产区不清晰。按照传统世界国家的分级标准来说,这样的葡萄酒顶多是一个较低层次的日常餐酒的水平。在葡萄酒传统世界国家,好的或者高端葡萄酒的酿造者特别关注本国特色品种、小产区的地域性或风土条件,而且关注在这种条件下最适宜的品种和酿造方法。也就是说,在传统世界国家,越好的葡萄酒,它的‘身份证’越清楚,而这些清楚的‘身份证’正是帮助消费者选择葡萄酒的重要依据。
中国消费者对酒庄认识可谓一知半解。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对法国名庄的偏好,完全不同于国际上其他地区的葡萄酒藏家和投资人。似乎在他们的眼里,只有波尔多和勃艮第。而基于这种“有中国特色”的内地葡萄酒收藏和投资市场,某些酒,例如拉菲身价在中国偏高并且呈持续上涨的趋势尤为明显。有许多葡萄酒专业人士说,是中国人在亚洲抬高了波尔多名庄的身价。因为,在国际葡萄酒收藏和投资市场上,波尔多和勃艮第并没有像在中国那样受到特别狂热的追捧。